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儿童成长陪伴师”兴起 你会给孩子找个“搭子”吗?

心理专家:儿童的安全感、信任感在陪伴中建立,但代替不了父母的高质量陪伴

时间: 2024-05-15 15:10:44 来源: 玉林晚报 作者: 记者 庞献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庞献)眼下,“儿童成长陪伴师”在一些城市成了颇受关注的新兴职业。这份职业既不是传统的家教,也不是保姆阿姨,主打一个“陪伴”,陪孩子学习、运动、玩耍。你会为孩子找一个这样的“搭子”吗?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发现玉林也有陪学师、儿童成长陪伴师。对此,知名心理专家、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国家心理治疗师黄英民提醒,儿童成长陪伴师的兴起,虽然顺应孩子的成长需求,但并不能替代父母的高质量陪伴。

陪学、陪玩,满足孩子个性化需求

在一些城市,儿童成长陪伴师大多是90后、00后,他们或是早教、幼师等师范类大学生,或是有教培工作经验,比如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特长的年轻老师,有的还是心理健康老师。他们除了陪孩子学习、运动、玩耍,还会在陪伴中观察孩子的习惯,并引导调整。

记者通过社交平台搜索发现,儿童成长陪伴师在玉林也悄然兴起,并联系了其中一名李老师。李老师是玉林师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成绩优秀、耐心温和,受到不少家长认可,先后成为6名孩子一对一上门的陪读老师。

李老师说,“家长选择我们成为孩子的‘成长搭子’,大多数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孩子、辅导作业。其中有个家长是因为女儿上初中后,渐渐封闭自我,不与家长、同学交流沟通。家长希望我能成为女儿的朋友,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让她变得阳光开朗。”

除了陪孩子学习,帮助他们提升成绩外,李老师还会根据家长的要求,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帮忙接送孩子,陪孩子运动、玩耍,按不同年级进行收费,价格在50-100元/小时。

父母的陪伴是儿童成长的催化剂

儿童成长陪伴师这一新兴职业为何受到家长的认可和关注?黄英民表示,从发展心理学来看,一方面,孩子心智不成熟时,他的成长需要有人指引方向;另一方面,我们的安全感、信任感和人际关系的建立,都是在儿童期的陪伴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因此,与其说儿童成长陪伴师的兴起是源于市场需求,不如说是顺应儿童成长需要。

一名爸爸陪孩子玩耍。

然而,儿童成长陪伴师并不能代替父母的陪伴。“临床上,很多小孩从小就交给爷爷奶奶带,父母到外地打工赚钱。等孩子出现心理疾病了,父母赚的钱还不够孩子治疗。”黄英民直言,隔代抚养、隔代陪伴都无法代替家长的陪伴。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会产生“爸爸妈妈不爱我”的错觉,渐渐地形成“不配得感”,缺乏信心和安全感。

在心理门诊,时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向黄英民求助:“我天天陪着他,为什么孩子还越来越反感我?”

“陪伴不是看管,更不是控制。很多家长的陪伴,实际上是看管孩子,是为了预防孩子发生危险、受伤。”黄英民说,家长高质量的陪伴是让孩子感受到父爱、母爱,从而建立起信任感和安全感。父母的高质量陪伴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强加给孩子,也不是全天的看管,不让孩子出现任何问题,而是两代人的思想碰撞、交流。父母允许孩子摔倒、犯错,从而引导孩子是错误中获得经验和成长。

黄英民提醒,“相比看得见的陪伴,心灵上的陪伴更重要。家长陪伴孩子时,要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

原标题:

“儿童成长陪伴师”兴起 你会给孩子找个“搭子”吗?心理专家:儿童的安全感、信任感在陪伴中建立,但代替不了父母的高质量陪伴

责任编辑: 梁琪岚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