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带状疱疹 做好治疗与调护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簇状分布的疱疹,可伴随神经较剧烈的疼痛,民间称之为“缠腰龙”,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
带状疱疹发病的原因及表现
带状疱疹多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导致脾失健运、湿蕴化热、毒邪易感、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发病;亦可因外感风寒湿热,毒邪未清,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又可因肝郁化火,外窜皮肤,肝经湿热下注所致。
带状疱疹在发病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有灼热感或神经痛,当然也可以无任何前驱症状。在发病过程中,患处皮肤一般先出现潮红斑,之后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变成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内含疱液,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疱疹一般沿着某一神经呈带状分布,多发生在身体一侧。带状疱疹最让人痛苦的当属皮肤及神经的疼痛,且疼痛可发生于出疱前、发疱中以及疱疹结痂脱落后,患处皮肤可有灼热痛、辣痛,患处神经可出现闪电样或刀割样疼痛。
带状疱疹是最痛的皮肤病之一,所有人群都有可能患上带状疱疹,但以下人群更容易发病:1.50岁以上中老年人;2.慢性病患者: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3.免疫力低下人群:肿瘤患者、HIV感染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4.经常熬夜、睡眠质量差、喜好饮酒、抽烟以及嗜食辛辣、油炸食品的人群。
带状疱疹如何治疗与调护
假如患上了带状疱疹,该如何进行治疗以及做好日常调护呢?首先,一旦发现自己患上带状疱疹,应立即至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抽血检查,进行抗病毒、营养神经以及止痛等对症治疗,同时可配合运用针灸、中药内服及外洗抑制带状疱疹的发展,因为在带状疱疹的急性期(发病1周内),疾病发展速度快,皮肤及神经损害重,越早接受治疗,越有利于对疾病的控制以及有利于后期的康复,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症的发生。而在带状疱疹的后期,疱疹结痂脱落,局部皮肤及神经仍疼痛明显者,可运用中医壮医的放血疗法进行逐瘀排毒止痛。其次,在生活起居方面,我们应保持皮损处的清洁干燥,贴身衣物应选择宽松、纯棉织品,避免抓挠、挤压和冷热刺激,以免继发感染,同时做到用物专人专用。在带状疱疹结痂未脱落前,禁搓澡、泡澡、蒸桑拿等,会阴部有结痂应避免性生活,以防止感染发生。假若病变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而引起角膜疱疹者,应保持眼部卫生,遵医嘱使用眼药水,避免过度用眼,可配合眼保健操放松眼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有可能在疱疹结痂脱落后仍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所以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身体锻炼,同时坚持治疗,以促进神经恢复。最后,在饮食方面,带状疱疹患者宜饮食清淡,多吃新鲜水果(例如:苹果、葡萄、猕猴桃、火龙果、橙子、香蕉等)、蔬菜(例如:胡萝卜、西葫芦、西红柿、苦瓜、玉米、白菜、菜心、莴笋等)、多饮水;禁食烟酒、热气、辛辣及发物(例如:辣椒、白酒、鱼虾海鲜、羊肉、狗肉、木耳、花生、香菇、竹笋以及龙眼、荔枝、芒果、榴莲、菠萝等)。同时,在饮食调护上,我们也可以通过中医食疗进行辨证施膳,例如:带状疱疹皮疹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小便黄的患者可食用枸杞叶粥以清肝泻热、解毒止痛;带状疱疹中期,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口渴不欲饮,胸脘痞满,食欲不佳,大便溏烂的患者可食用马齿苋薏米粥以健脾化湿、清热解毒;带状疱疹后期,皮损消退后局部仍有瘀暗色素沉着且疼痛不止,伴心烦不能安睡的患者可食用倒水莲冬瓜筒骨汤以健脾益气、散瘀止痛。
总而言之,带状疱疹发病速度快,且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正确认识带状疱疹,及时且积极地进行治疗,做好局部皮肤护理,注重饮食禁忌及兼顾中医药食疗,对带状疱疹疾病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谭磊)
原标题:认识带状疱疹 做好治疗与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