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麻醉,可不是打一针那么简单

时间: 2024-02-06 18:07:35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作者: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麻醉科 吴春燕

我想,听到要做手术了,相信很多人心里都非常害怕,最怕的,可能不一定是手术成功与否,而是做手术疼不疼。由于麻醉技术的出现,让更多人都能够无痛苦地接受手术,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麻醉医生的目标,就是让手术患者无痛以外,还要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舒适。

麻醉是一项非常精密的技术,但是很多人都对麻醉存在着误解,认为麻醉就是打一针就行了。实际真实的麻醉世界是怎么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麻醉的世界。

什么是麻醉?

很多人都觉得麻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就是打一针的事,为什么医院还要专门聘用麻醉医师呢?

其实麻醉一词,“麻”:指的是让人失去知觉;“醉”:指的是让人沉睡。作为麻醉医生所需要掌握的可远远不止打一针这么简单,麻醉医师跟临床医师一样,也是经过正规的大学五年的学习,甚至还有的是攻读了三年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他(她)们有着非常丰富的知识面,在学完基础医学知识以外,还要学习麻醉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还需要了解各种外科手术的特点,能够在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有处理病人各种生理及病理的变化的能力。

麻醉前访视:在进行手术之前,麻醉医生需要了解病人的一般状况,评估是否存在困难气道,心肺等各个器官的功能状态,内环境是否紊乱,以及特殊用药史、过敏史、手术史等。根据病人当前状态及手术方式,做出麻醉计划,选择最优的麻醉方案。

麻醉中维持:患者接受麻醉之后,麻醉医生会一直陪伴在侧,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手术进展情况,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麻醉后复苏:对于接受全身麻醉的病人,手术结束之后会被送到麻醉后恢复室(PACU)进行复苏。待患者完全清醒,达到离室标准后,由麻醉医生和护士安全送回病房。

麻醉后随访:手术后第一天到第三天,麻醉医师会到病房进行麻醉后随访。询问病人是否有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是否有高血压、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术中知晓、肢体活动情况等。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对症处理。

麻醉分哪些类型?

麻醉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其中,全身麻醉包括:气管插管全麻、喉罩插管全麻、静脉全麻等。按使用的药物,又可以分为全凭静脉麻醉、吸入全麻、静吸复合全麻等。椎管内麻醉又可以分为: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神经阻滞根据手术的部位,可以选择臂丛神经阻滞、腰丛阻滞、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腹横肌平面阻滞等,或者多部位联合阻滞。

麻醉的一些常见小问题

1.麻醉是否有风险?

其实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会有一定的风险,麻醉也一样。麻醉的风险关系最大的就是患者的身体状态以及进行手术的内容。麻醉医师在进行麻醉之前,都会采取一些防止意外的措施,做好手术过程中全方位的准备。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各不相同,在手术之前麻醉医师会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代,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询问医生。

2.为什么在进行麻醉之后还会有感觉呢?

其实除了全身麻醉之外,其他的麻醉并不会让患者失去意识,在患者的区域神经被阻滞之后并不会失去所有的感觉,像是触觉、压力等各种感觉神经并没有被切断,患者只是失去了对痛觉以及温度的感知。让患者进行区域阻滞麻醉的时候,患者保持着清醒状态势必会产生紧张的情绪,这对于手术的进行是不利的,麻醉医生一般都会给予患者一定的药物,帮助患者镇静入睡,所以不用担心出现在手术过程中身体无法活动但是却能感受到疼痛的情况。

3.全身麻醉后,会导致智商下降?

其实这个纯属多想了,现代麻醉采用的药物都对人体产生的伤害极小,都是些作用可逆的药物,通过人体代谢完全可以将麻药排出体外,试验证明,只要正确地使用麻药,全身麻醉是不会对人的智力产生任何影响的。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麻醉科 吴春燕)

原标题:

麻醉,可不是打一针那么简单

责任编辑: 梁远帆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