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敷面膜会“毁脸”?你需要了解“水合皮炎”
多年以来,敷面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美肤护肤的一种最为常见的方式。而贴片式面膜因具有封包作用、水合作用和清洁作用 ,且方便携带、使用简单而广受国人欢迎,面膜也几乎成为了一个全民的护肤品种。
频繁敷面膜会导致过度水合
然而,你知道吗?事实上,许多人并不懂得敷面膜的功效和科学的使用方法,以为面膜敷得越勤越好。不少爱美人士几乎天天敷面膜,甚至一天敷几片面膜,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出现“水合皮炎”。
临床发现,频繁敷面膜会导致过度水合、破坏角质层屏障,从而引发水合皮炎。敷面膜时间越长,次数越频繁,导致发生过度水合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对角质层屏障的破坏也更严重。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会让皮肤对外来物质的抵抗力下降,会导致微生物滋生,引起皮肤感染,更易发生刺激性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皮肤过度补水,导致皮肤屏障受损与水合皮炎
人体皮肤有很多种功能,其中之一便是作为渗透性屏障,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丢失,这一功能主要发生在角质层。封闭状态下的水可能破坏屏障脂质,损伤角质层,类似于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刺激。其刺激性涉及渗透压、PH、水的硬度、温度等多种机制。
研究显示,吸水的贴膜可产生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炎症。
“水合皮炎”一词最早由Kligman教授提出,他认为,给角质层过度补水,对皮肤是有害的,会破坏角质层皮肤屏障,水合皮炎可由单纯的封包作用引起。
研究者通过使用透射和冷冻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皮肤长时间接触水,会导致角质层细胞间脂质的广泛破坏。如果暴露于水中4~24小时,则分别会导致角质层厚度增加3倍或4倍。电镜观察显示,4小时的水暴露,整个角质层中出现许多大小的细胞间腔隙(蓄水池);而暴露24小时后,这些腔隙的大小显著增大。在蓄水池内,脂质结构被层状分层(“卷起”)破坏。研究显示,正常的角质层含水量为10%~30%,超过35%就会出现过度水合,并破坏皮肤屏障。
事实上,角质层屏障的功能之一就是阻碍外源性物质渗透进入皮肤。而角质层屏障功能的发挥需要正常的角质细胞和细胞间脂质(砖墙结构)。角质层的屏障功能与其致密性呈正相关,当角质层由于过度水合而增厚时,屏障功能反而受到破坏。
认识封包的副作用——过度水合,以正确的方式敷面膜
人们经常通过敷面膜来补水,其实就是利用水合作用和封包方式来让皮肤起到水润作用。其中,封包是指用无渗透性的薄膜或其他材料(如尿布、布带、手套、纺织服装、敷料等)直接或间接覆盖于皮肤表面。封包疗法是皮肤科经常使用的促进药物渗透的方法,皮肤封包可增加角质层含水量。但是,含大量液体的面贴膜敷料覆盖于皮肤表面,封包时间较长或作用频繁,则会导致皮肤过度水合。
研究发现,皮肤的角质层吸湿性极强。浸泡在水中,不到1小时就能吸收自身干重500%的水分,体积膨胀到原来宽度的4~5倍。角化细胞过度水合后,会导致细胞肿胀。正常的角质层 包含孤立的嵌在细胞间脂质的腔隙。水合后,这些腔隙膨胀、延伸并成为连续的,新的通道打开,无论亲水还是疏水物质得以渗透进入皮肤内。
研究表明,即使是短时间封包(30分钟)也可导致角质层水合过度。此外,封包作用还会导致微生物滋生,引起皮肤感染,还会增加刺激性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一般来说,面膜一周使用2~3次,每次敷15分钟就能让角质层湿润,过长的时间只会适得其反。
而在敷面膜前,应先用温水清洗肌肤,去除油脂、污垢和化妆品残留。敷面膜时,应把蚕丝面膜朝面部贴上抚平,用手指轻轻按压面膜使其完整贴服在面部,尽量避开眼睛和嘴巴周围敏感区域。静待15~20分钟后,轻轻揭掉面膜,余下的精华液可以轻轻按摩吸收。最后,再使用温水彻底洗净,再进行日常的护肤程序,如涂抹爽肤水、精华、乳液或面霜,以锁定面膜的营养成分。(玉林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皮肤科 梁萍)
原标题:
频繁敷面膜会“毁脸”?你需要了解“水合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