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时间: 2023-10-26 16:50:58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作者: 蔡桂全

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农村,农民群众作为乡村的主要群体,是乡村振兴强有力的生力军。这是一支最庞大、最有潜力的队伍,因此,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必须让农民成为“主角”,多措并举,激活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激活内生发展动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群众工作,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入手,得到群众的拥护,群众才会愿意跟着拼、跟着干。群众自身动力足,生活就会越来越富裕,就能更加激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乡村振兴的工作就能更进一步。只有那些充分考虑农民利益,把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第一位的公共决策,才能真真切切地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激活内生发展动力,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基本原则。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把农民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作为制定党的农村政策的依据”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当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乡村振兴干什么、怎样干、干得怎样,都要由群众说了算,要充分相信基层群众的判断能力,真正把群众说了算落到实处的关键是完善决策机制,应着力打通基层协商“最后一公里”,借助“群众夜话”“板凳会议”等,深入到各村屯,利用村民茶余饭后的时间,开展座谈会、茶话会,宣传最新的国家乡村振兴等政策,全过程参与到乡村决策中去,共商本村、本镇发展大计,而不是为民做主、替民做主。同时,也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引导群众自觉形成“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意识,不断拓展参政议事渠道,听取群众意见,让村民感到被尊重、意愿被采纳。在对当地的规划发展中,组织镇村干部、经济能人、老党员等身边典型带动效应,与群众谋在一起,解决群众“会不会干”的问题,坚持开门纳谏,把群众引导到乡村振兴主体地位上来,吸收群众智慧,鼓励群众为打造美化家园示范点建言献策,激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的热情,也能让更多人才回流,共同建设家乡。

激活内生发展动力,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共享发展内含了共建、共治之义,共建是共治共享的前提,共治是共建共享的保障,共享是共建共治的目的。一是坚持共建。共建的要义在于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理念,在联系、团结、发动群众上找到切入口、找准着力点。在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上,要引导群众,出资出力,从“要我干”转为“我要干”,让群众从心里觉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件大事,群众从“受益者”变“参与者、建设者”,男女老少全员出动,积极响应号召,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改造村庄的实践中来,只有群众成为“主人翁”,才能形成长效的管护机制。二是坚持共治。共治的要义在于有效的制度安排,要围绕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从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入手,健全农民权利保障机制,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让农民有能力“自治”和自行维护权益。三是坚持共享。共享的要义在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终奔向共同富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必然由封闭走向开放,但政府、资本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化,农民利益可能受到侵害。因此,应以共享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制度的适应性变革,处理好政府、资本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党委领导下,资本与农民通过平等协商达成收益分配合约,农民利益有增进,实现生活富裕。

激活内生发展动力,要持续提升农民素质

目前,广大乡村出现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留守儿童、农房闲置等普遍现象,农村发展速度长期滞后于城市。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真正对缩小城乡差别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全体农民素质的提升,不仅是劳动技能素质的提升,还是文化水平的提升,更是精神境界的提升。通过培育高素质农民,可以为乡村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一是结合农民实际需求设定培育内容,政府机构与培育单位联合制定调查问卷,了解农民基本的培育需求,确定合理的培育方案。或者可以召集村民代表,根据实际情况,共同确定培育内容,并结合不同类型农民,采用“点餐式与分段式”方式,保证教育知识的针对性。二是以“外引”吸纳返乡就业、创业人才,引进“土教授”“土专家”,通过健全完善人才政策机制,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加人才吸引力,让更多的人才的竞相到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三是以“内培”不断培育本土人才,重视讲师的培训工作,使其及时接受知识更新,尤其是全方位培训兼职型教师,包括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方面,并且不断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实用技能和工艺的培训,培养一批农业领域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   (作者系陆川县委副书记)

原标题:

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 梁远帆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