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200年 5代人 1坛酒

时间: 2024-01-23 15:08:41 来源: 玉林日报 作者: 记者 梁敏华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梁敏华)玉林马蜂酒,是一种采用野生马蜂中的活地龙蜂,通过瑶族古方秘制而成的养生酒,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玉林有一户姚姓人家,五代人接续传承着这一泡制技艺。去年,玉林马蜂酒泡制技艺被列入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家族第五代传承人的姚志海被评为玉林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日前,记者走进他的马蜂酒制作作坊,了解这一泡制技艺的历史与传承状况。

五代人接力 技艺传承200年

“马蜂酒是我们姚家的骄傲。”姚志海的话语中透着对家族传统的敬仰和对马蜂酒的深厚情感。他认为,马蜂酒不仅仅是一种酒,更是一种历史传承和文化延续。

姚志海亲自泡制的马蜂酒。

据姚志海所述,马蜂酒制作技艺源自瑶族民间医学。历史上,生活在南山的瑶族迁移至广西、贵州等地的山区定居。由于这些地区常年被云雾笼罩,气候湿冷,很多人因此患上了风湿、类风湿等疾病。为了摆脱疾病的困扰,瑶族先辈尝试了各种办法,一次偶然饮用了活地龙蜂泡制的酒,疾病得以控制,祛风除湿、强身健体效果明显。从此马蜂酒的泡制技艺便在瑶族民间流传开来。后来,一支瑶族同胞漂泊到玉林,隐去了原本的姓氏“盘”,改姓“姚”,这项马蜂酒泡制技艺也因此在玉林得以流传。到了清嘉庆年间,姚志海的祖辈姚十伯利用其深厚的中医药知识,对泡制技艺进行了改良,使得这套技艺得以进一步提升。

200年时光沉淀,马蜂酒制作技艺在姚贞碎、姚靖志、姚卿和、姚志海几代人手中不断发展完善,逐渐成了今天的模样。

泡制一坛酒需历时一年

在姚志海的作坊里,泡制好的马蜂酒色泽金黄、气味芳香、口感醇厚。姚志海自13岁起便跟随父亲姚卿和学习马蜂酒的泡制技艺。在家族传统的熏陶以及父亲的悉心指导下,他16岁时便已熟练掌握泡制的原料用量、配比以及方法。“泡制马蜂酒需严格挑选原料,注重配方科学、投料步骤精准。同时,对酒精度、室内温湿度等条件有严格要求,确保成品具备优良的药用和营养价值。”姚志海说,首先必须选用野生马蜂中的活地龙蜂,并选取大容山、六万山及周边县市山区采集的黄精、桂圆等18味中药材,经清水洗净、晒干切片后,使用低度白酒再次清洗。尔后按例配比,置于50度以上纯米酒中浸泡。酒缸需放置于通风、阴凉、常温处,历时1年后滤取药渣,最终酿制成药酒。从选材、浸泡到封坛,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姚家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

马蜂酒泡制酒缸需放置于通风、阴凉、常温处。

为了进一步精进和创新马蜂酒泡制技艺,姚志海多次向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彤请教,深入学习科学泡制技巧。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改良和创新,姚志海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传统泡酒技艺,还广泛汲取各种专业书籍的科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泡制技艺,并让这一古老技艺在规范和完善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致力传承推广 让马蜂酒飘香世界

“马蜂酒的泡制技艺得以传承并受到广大群众的推崇,与玉林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姚志海说,玉林古时被称为“瘴疠之地”,境内气候炎热潮湿,人们在劳作时精力消耗较大,且易患风湿骨痛、关节炎症等疾病。因此,玉林民间盛行泡制药酒。此外,茂密的植被、优良的自然生态、丰富的蜂类资源,为马蜂酒的泡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4年3月,姚志海成立了广西玉林市蜂圣酒业有限公司,他负责核心技术和整体规划,对马蜂酒进行专业化研发。2015年11月,公司被授予“中国瑶医药传承突出贡献奖”。2023年11月,玉林马蜂酒泡制技艺入选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让姚志海更加坚定了信心,不遗余力地发扬这一家族传统。

为了更好地传承马蜂酒泡制技艺,姚志海坚持到生产一线,亲自带徒,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徒弟。同时,他长期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非遗宣传和展示活动,参与民间中医医药研究研讨会,与省级、国家级有关研究机构、高校合作,共同推进马蜂酒泡制技艺、药理药效和作用机制的提升研究,让玉林马蜂酒的文化和价值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原标题:

200年 5代人 1坛酒

责任编辑: 梁琪岚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