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男童进女厕引发争议 背后是性别教育的缺失

心理咨询师:儿童3岁至6岁是性别角色确认关键期,性别教育很有必要

时间: 2023-02-22 08:38:46 来源: 玉林晚报 作者: 记者 庞献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庞献)近日,在黑龙江哈尔滨一地铁站女厕所内,一女子发现有个男童站在里面,于是对男孩子说:这里是女厕,男孩不能进来。孩子妈妈称,女子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将其堵住要求道歉。双方在厕所内发生激烈争吵,当地警方介入了解。

视频被传上网络后,迅速登上了热搜。“男童进女厕引发争议”“男童进女更衣室让人困扰”“男童进女澡堂引发不满”……这类事情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冲上热搜了。心理工作者认为,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家长忽视对男孩性别意识、性道德的教育和培养。

性别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去呵护孩子的心灵健康?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莫莫心理工作室负责人莫华。

A.妈妈疏于引导,小姐弟一起洗澡

在网上看到“男童进女厕所”引发的种种争议和讨论后,家长林女士反思自己在养育儿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疏忽和错误。

“有一次,带儿子和女儿去堂哥家玩。吃完晚餐后,大人打牌聊天,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11点多,于是决定留宿堂哥家。”当时林女士一边忙着打牌,一边催促儿子和女儿去洗澡。8岁的女儿一听,开心地说她要和堂姐一起洗澡。这时,6岁半的儿子也嚷着要和2个姐姐一起洗澡。

林女士没多想就顺口答应了。于是3个小孩在卫生间一边洗澡一边玩水,玩得正起劲时,堂哥回到家,见此情景,责备说:“怎么能让六七岁的男孩子和姐姐一起洗澡?”

“听堂哥这么一说,我才发觉自己这么做不妥,当时觉得很尴尬。”一直以来,林女士总觉得儿子还小,对其疏于性别教育,姐弟俩晚上还一起睡觉。不管是洗澡还是换衣服,她也没太在意,由着孩子在对方面前换衣服。

B.觉得孩子还小,家长忽视性别教育

“在外上厕所时,你是否带孩子进过异性厕所?”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80、90后家长,大部分家长都表示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家长徐先生说,有一次他自己开车带7岁的女儿去南宁,途中内急,于是进服务站上厕所,当时不放心把女儿一人锁在车内或让其单独进女厕,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女儿一起进了男厕所。

不少受访家长也表示,在高速公路、电影院、景区、商场、公园等场所,往往不放心让低龄的孩子自己去卫生间,为了安全起见,只好带着孩子进异性厕所。

▲一些商场设有适合幼儿使用的无障碍厕所,但使用率不高。

记者在走访万达商场等公共场所,看到部分公共场所虽然设置有适合幼儿使用的无障碍卫生间,但使用率不高。部分家长总以为孩子还小,随意地带孩子进异性厕所、浴室、换衣间等场所。

莫华指出,这些习以为常的现象,折射出一些家庭对孩子性别教育的缺失。最典型的是,有的家长出于节俭,让年幼的儿子“捡”姐姐的旧衣服穿,或者是儿子已经十几岁了,却还没和妈妈分床睡。家长没有意识到随着儿子的年龄增长,母子关系需要做一个分离,同时忽略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的培养和引导。

C.性别教育很有必要 影响孩子的性别认同

关于“年幼男孩应不应该进入女厕所、女更衣室”的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如果让其在陌生、人流量大的场所独处存在很大的风险,有人则认为男孩大了,不应该进入女厕所等私密性强的场合。这两种说法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本身都没有错。然而,从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适时的性教育、性别教育显然更为重要。

受城区多所小学邀请,莫华曾为许多小学生做性别教育讲座。和小学生接触得越多,莫华就越觉得性别教育很有必要。“爸爸妈妈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为什么男孩子有小鸡鸡,女孩却没有”……孩子们的这些疑问,都说明他们对男女区别、自己的身体已经有了很多好奇与探索。

据研究结果显示,儿童3岁至6岁是性别角色确认关键期,家长应该予以重视并正确引导,这样才能为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性别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

“性别认同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因为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性别认同,严重的会出现性变态、同性恋、异装癖等很多病态的行为。”莫华直言,很多夫妻性生活、婚姻关系出现问题的来访者在回忆起童年时,不约而同地都有父母谈“性”色变的经历。

妈妈带孩子上女厕,很容易混淆孩子的性别意识,扰乱孩子的认识。因为没有做好性别教育,“男童偷窥女生上厕所”也时有发生,这些孩子对性的好奇心一直没有正确的解决,不能正确认识“男女有别”与“尊重异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出偷窥、侵犯女性等行为。

D.性别教育,重在日常生活中引导

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性别认同,避免性别发展出现问题。那么,家长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呢?

“家长的态度比方法更重要。”莫华提醒,当孩子询问生殖器、男女性别等问题时,家长可以自然而不是羞赧地谈论隐私部分,以尊重的口气说明异性之间的不同,科学如实地讲述生命的繁衍历程。

让孩子读绘本,是生命教育、性别教育的好方法。

讲故事、读绘本,都是不错的手段。女儿4岁时,莫华就做了性别教育的启蒙和铺垫。女儿喜欢小狗等动物,她就带着女儿去逛了狗市,并告诉女儿:小狗是怎么生出来的,狗爸爸有什么样的生殖器。借此说明,生命是怎么来的,男孩和女孩有什么区别。很多绘本在帮助孩子认识不同性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还会引导孩子关注生命的成长,学习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莫华提醒,在性别教育上,最好是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做好引导。比如帮助孩子区分男女厕所、关门如厕、孩子换衣服时和异性家长分开等。

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孩子,更是社会的孩子。在公共厕所这样一个社会化的场景下,孩子能不能从其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不能去感受其他人的感受,也需要家长的关注和引导。

原标题:

男童进女厕引发争议 背后是性别教育的缺失 心理咨询师:儿童3岁至6岁是性别角色确认关键期,性别教育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 梁琪岚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