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起诉六个儿女法庭与村委联动巧调解 这起持续多年的赡养纠纷终于成功化解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黄清 通讯员 李春龙)88岁的老父亲摔伤不能自理,无奈之下起诉6名儿女解决赡养难题。近日,在北流市人民法院隆盛法庭与六麻镇升平村村委会的联动调解下,这起持续多年的赡养纠纷成功化解。
调解现场。
父亲摔伤不能自理,起诉6儿女解决赡养难题
88岁的王大爷系王某一、王某二、王某三、王某四、王某五、王某六的父亲。2023年,王大爷在北流某养老院不慎摔倒致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后转入北流市一家医院治疗3天,产生医疗费、草药费及养老院伙食费共计3896.62元。
王某三独自垫付全部费用,但其余5名子女拒绝分担。王大爷年事已高,本就生活贫困,而摔伤骨折后,他被困在了病榻上,急需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然而,一直以来,履行赡养义务只有王某三,王大爷出院后也是由王某三照料,其余5名子女从未履行过赡养义务。当地村委多次介入调和,但都无果。王大爷无奈遂诉至北流市人民法院隆盛法庭,要求6名子女均摊费用并履行赡养义务。
儿女各吐苦衷,法官现场调查剖析家庭矛盾
“案件的当事人都居住在同一个村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处理不好,有可能会上升到家族矛盾,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看着厚厚的证据材料,负责调解该案件的隆盛法庭庭长赵子富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帮助他们缓解矛盾。赵法官邀请原、被告到镇政府调解室面对面进行沟通,并邀请村干部到现场共同参与调解。
“老爸住院时你们个个推说忙,养老院催费单都寄到我家门口了!”王某三心里有委屈,看着各被告时情绪十分激动。在调解现场,除了王某二同意承担一部分的赡养费外,女儿王某五的丈夫表示有苦衷:“王某五有精神疾病,我也存在残疾问题,家里的收入大多拿去治病了,依照我们家这样的情况能不能少分担一点。”王某六则一脸愁容说道,“我家里没有地方能够安置父亲,现在收入也不稳定……” 王某四也表示收入不稳定,赡养费难以如数支付;王某一则抱怨父亲偏心,其从小得不到父亲照顾,并表示不愿意赡养父亲。
得知王某一受的委屈,村干部老李上前安慰道:“我知道你心里有委屈,小时候没得到应有的照顾,这种感受搁谁身上都不好受。换作是我,可能也会觉得心里堵得慌。”老李继续开导道:“过去的事或许无法改变,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割不断的。您父亲年纪大了,身体和精力都大不如前,现在正是需要家人照顾的时候。您对他多一些包容。”
在村委调解记录本上,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三次调解失败的过程。赵法官意识到,这场纠纷的核心不仅在于赡养费的分担,更在于家庭成员间长期积压的矛盾与不信任。他深知,简单的费用分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让每个子女都认识到赡养父母的责任与意义。
对症下药调解,破除“坚冰”促言和
“法律是严肃的,但人心是温暖的。法律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合法权益,而不是让彼此成为仇人。如果大家都能各退一步,我们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赵法官的劝导,让各被告态度有所松动。
调解现场,赵法官以春秋时期仲由“百里负米”供养双亲的典故为引,引导各被告思考赡养的意义,最后严肃地告知他们赡养父母是法律义务。
在赵法官的引导下,王大爷的子女们逐渐放下成见,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终于达成共识:由王某三负责老人的主要赡养工作,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陪护;王某一、王某二、王某四、王某六每月支付一定数额的赡养费,以支持老人的主要生活开销;王某五因情况比较特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予王大爷力所能及的关怀与支持。
历经4个小时的调解后,王大爷的赡养难题终于有了着落。这一家人也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原标题:八旬老人起诉六个儿女法庭与村委联动巧调解 这起持续多年的赡养纠纷终于成功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