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铜铁炉中翻火焰 千锤百炼铸精刃

传承人梁立勤创新发展,让石南小刀锻制技艺焕发生机活力

时间: 2023-06-29 10:44:47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作者: 王耀前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王耀前)近日,在玉林市园博园的“玉韵国潮”非遗大市集活动现场,来自兴业的石南小刀——“立勤小刀”吸引了不少顾客选购,其中不少顾客是冲着“石南小刀”这个名头来的。一位来自玉东新区的顾客一下就买了七八把“立勤小刀”,准备送给亲戚朋友,“十几年前我就用过石南小刀了,好用!”

石南小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梁立勤。 (受访者供图)

石南小刀选用上好的钢板,通过融铁、锻打、淬火、刀把制作、刀面打磨、开刃、开孔、打磨抛光等多道工序锻制而成。石南小刀不仅坚硬锋利,且款式多样,耐用美观。2010年,石南小刀锻制技艺被列入玉林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又被列入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梁立勤是石南小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85年,为使祖业发扬光大,梁立勤建立了立勤小刀作坊。为让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焕发生机活力,他不断改进工艺,并在选用材料上精益求精,用这门传统锻制技艺把“立勤小刀”打造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A

石南小刀,群众认可的本土品牌

在园博园“玉韵国潮”非遗大市集活动现场,梁立勤的摊位处于中间的位置,并不显眼,但总能吸引不少顾客。在活动的最后一天,记者在梁立勤的摊位坐了不到20分钟,前来咨询、购买“立勤小刀”的市民来了不少。“21日赛龙舟那天顾客更多,把摊位围得水泄不通。”兴业县文化馆馆长陈展鑑负责组织兴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产品在“玉韵国潮”非遗大市集展出。顾客对石南小刀的追捧,出乎他的意料,他感叹道,“原来非遗文化的魅力这么大。”

在市园博园“玉韵国潮”非遗大市集活动中,石南小刀深受欢迎。

“我们现在拥有不少本地忠实的客户。”在这次非遗大市集活动中,梁立勤见到了不少十几年前认识的客户。他说,这些老客户一看到“石南小刀”几个字,就跑过来了。他们对石南小刀的评价是,“耐用、好用”。今年60多岁的梁立勤介绍,他家制作刀具已有100多年历史,从祖辈到父辈,家里做小刀的手艺已传承了五代,是名副其实的“小刀世家”。他是第五代传人,一代传一代,拥有了一套独特的工艺。他家制作石南小刀一直坚持使用传统锻造工艺,目前选用的原材料全都是优质的不锈钢材。同时在产品的式样上不断创新,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B

产品一度远销义乌、沈阳和广州等地

石南小刀制作以石南镇凤山村锻造的最为典型,因而凤山村也有“小刀村”的美誉。据介绍,该村制作小刀兴起于清朝乾隆年间。新中国成立后,家族式作坊不断涌现,上世纪80年代初达到鼎盛,许多家庭作坊都扩展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刀具工厂。“那个时候,石南小刀凭借优良的品质,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声名日隆。”对于石南小刀那段辉煌的历史,梁立勤记忆犹新。当年,他高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干起了锻制小刀的行当。因为勤于动脑,善于创新,很快成为制作小刀的行家里手。1985年,他就建立了立勤小刀作坊。

梁立勤(右)在展示制刀工艺。

纯手工制作的石南小刀工艺繁琐,发展至今,依然完整地保留着古老的制作工艺。比如,决定刀具质量的核心环节——淬火,现今仍是他们制刀的最核心技术。“可以说,淬火是石南刀具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工序,也是石南刀具的独特之处。”梁立勤说,经过淬火处理的小刀,不但锋利、不卷刃,硬度还十分稳定。

2010年,梁立勤的立勤小刀作坊被列为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后,石南小刀锻制技艺代表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参加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文化遗产日”展示活动。接着,又代表玉林市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东盟文化论坛”文化展示活动,并获活动“突出贡献”奖。2013年,兴业县文化馆专门设立了“非遗展示厅”,对石南小刀刀具作品和制作流程进行展示。

近年来,梁立勤在制作小刀的过程中,慢慢悟出创新之道,不断改进工艺。他说,在不断提升质量的同时,他也向“新、奇”方向发展,不断打造新的款式。同时在选材上精益求精,产品一度远销义乌、沈阳和广州等地。

C

传艺于子,父子携手改革制作工艺提高效率

目前,梁立勤已经把祖传的石南小刀锻制技艺传给了儿子梁方初,梁方初成为立勤刀具作坊的“掌门人”,也是家族制刀的第六代传人。近日,记者来到立勤小刀作坊时,梁方初正忙着抛光刀面。这位80后“制刀人”在制刀技艺上,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最拿手的,便是锻制刀具最难的工序——淬火。“一把刀的质量过不过硬,就看淬火是否到位。”他表示,在淬火的过程中,钢板烧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该抽出来,没有仪器测量,全凭肉眼判断。“时间长一些或短一些,刀的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必须掌握一个精准的时间点。”

立勤小刀作坊打造的刀具。

“我当初是被父亲‘逼迫’走上制刀这个行当的。”梁方初说,中专毕业后,他在深圳找了一份待遇很好的工作。当时的他,从未想过像父亲一样制刀,他认为每天从早干到晚,辛苦不说,还挣不了几个钱。但是,两年后,他却因父亲的一句话,回到了家里,跟随父亲拿起了制刀的工具。那是在2007年春节后,梁方初正准备收拾行李去深圳,一直闷头抽烟的父亲语气低沉地对他说,“我希望你能留在家里制刀,我不想祖辈传下来的技艺在我手中断了。”当时父亲这句话像针一样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于是,他留了下来。

随着现代工业机械化的发展,许多地方的刀具制作改为机械生产,纯手工的石南小刀锻制技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为提高竞争力,梁方初和父亲不断改革刀具制作工艺,并将手工与机器相结合,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梁方初说,有市场才能让手艺更好地传承,他们将在坚守祖辈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让石南小刀的锻制技艺更臻成熟。

原标题:

铜铁炉中翻火焰 千锤百炼铸精刃

责任编辑: 梁远帆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