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人杰地灵悦豫堂

时间: 2024-06-13 15:10:41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作者: 李东凡

马晓军被喻为“新桂系教父”,对于他的别墅,我早有所闻,但因忙于一些琐碎杂务,一直没能造访。

2018年五一小长假,我们一行数人,慕名而来,终得偿所愿。

马晓军别墅的大门。

慈堂村,恬静青翠。马晓军别墅就坐落在这个村子的中段。距别墅门前不远处,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用石子铺就的小路,弯弯曲曲穿过一片广袤的田野,延伸到别墅门前的大平台。这个大平台,是用灰色大理石铺就的。

我们到达马晓军别墅时,已近中午时分。一些村民悠闲地在大平台一角的凉亭里打牌。六七个小男孩在平台上嬉闹,追逐一只足球。

别墅四周,群山环绕,绿树青葱。那条蜿蜒的小溪,仿如一条玉带环绕在满目青翠之中。

80岁高龄的马大爷,是马晓军的侄辈。得知我们是专程来采风的,很热情地当起了解说员。老人家一边带我们参观别墅的每一间房屋和每一处楼道,一边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解说马晓军生平及其别墅的故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马晓军(1881年至1959年),原名绍燧,字翰东,容县松山镇慈堂村人,著有《广西革命军发源之路》《中日兵力之比较》等著作。1904年,马晓军考中秀才,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被选送日本振武学校,在东京加入同盟会。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他回国任南京留守府参谋兼学生军队长。1913年夏,马晓军赴日本,入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十期步兵科,成为广西第一个留日士官生。

1915年,马晓军学成回国,1917年任旧桂系陆荣廷陆军模范营营长,延揽陆军大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广西毕业生充当骨干,招收500名中学生为学兵,并对学生军进行严格训练。当时的黄旭初、白崇禧、黄绍竑、夏威等人均归其麾下,后来成为新桂系的重要人物。

马晓军别墅,原名叫悦豫堂,属容县近代建筑。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悦豫堂,坐西北向东南,建于民国八年,即1919年,历时八年竣工,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因规模较大,所以也称“慈堂大屋”。

别墅由三座主屋、左右横廊、门楼及磨房组成。磨房长23米,宽3.2米。前座面宽44米,深10.4米;中座面宽23米,深8.4米;后座面宽23米,深8.0米。门楼共有11开间。顶上有较高的女儿墙和用青砖砌成三角形的装饰墙。

门楼后面,是一个宽敞的晒场,晒场后面为主体建筑,共三座。前座两层,属西洋式建筑。房子两端各建有高三层的炮楼。炮楼的墙体上,设有炮眼和瞭望孔,楼顶用青砖砌出较高的女儿墙。地下中心间,作为通道。前面的檐墙砌旋成弧形拱门形状,竖长方形窗。窗头上施以楣框装饰,楼顶上望柱高耸,外观规矩整齐,雄伟壮观。

别墅的中座和后座,也是两层的楼房,是中式结构。中座面宽5间,深2间,前后均有走廊;二楼走廊的围栏中,用绿色的琉璃构件相间。后座面宽5间,中心间为香火堂。神楼前有走廊,后面的磨房沿着围墙用泥砖砌成,共7间,进深一间,小青瓦盖顶。整组建筑是一组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群体。就在这大宅,民国时期,相继出了四位将军和二位县长,可谓人才辈出,人杰地灵。

站在别墅楼前,眺望远处宁静的乡村田园,满眼皆是田园农庄,绿树环抱,清溪围绕,竹木错杂,空气清新,瓜果飘香,令人犹如置身世外桃源。此时,我不由想起了《桃花源记》中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样宁静优雅的生态环境,比起喧嚣的城市,清新多了。

别墅楼上的走廊,四通八达,宛如迷宫。青石铺砌的地板,质朴古老,如果你赤脚在上面行走,一股清凉惬意的感受会传遍你每一个器官。

青砖黛瓦的别墅,飞檐画栋,朴质无华,虽然没有现代的别墅那样美轮美奂,但有着一种不加修饰的自然之美,极具浓郁的岭南建筑风格。

在别墅的厅堂,抬头可见厅堂的两边墙壁上,各有一个燕子筑就的巢。小燕子在厅堂来回飞旋,那低低的呢喃声和着村民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厅堂墙上挂着许多楹联、匾额。细细读来,耐人寻味。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厅堂门口两边的那副楹联:“悦见天心广,豫谋地步宽”。这是马晓军的遗作,楹联的意境和豪情,仿如他的别墅一样,大气、庄严,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沿着走廊,穿过楼道,登上炮楼。只见每一个炮楼里,都设有三个扇形的观察孔,六个不同角度的竖长方形的小枪孔。透过观察孔往外看,一切景观清晰可见,尽收眼底。显然这些炮楼,是用于当时,以备不时之需,防止外界侵犯,保护民众平安的。

漫步别墅,悠然细看,品味这青山碧水环境中的悦豫堂,我深深地感受到,它不但有悠久的历史,更具古朴优雅的无穷魅力。

原标题:人杰地灵悦豫堂

责任编辑: 刘子扬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