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北流大成殿:千年铜州的一抹故宫红

时间: 2024-07-18 15:13:45 来源: 玉林日报 作者: 杨淇钧

故宫红又称之为中国红,它是由一种不透明的朱砂制成的颜色。在北流大成殿,墙壁和围墙都有这抹故宫红。

北流大成殿正门。 (杨远航 摄)

关于北流大成殿的历史,光绪庚辰版《北流县志》九卷学校篇这样记载:  

康熙元年(1662年),署县安九埏迁明伦堂右详请捐资鼎,建大成殿,东西两庑及棂星门(安九埏撰记见艺文),五年(1666年)知县王德淑续建戟门、名宦祠(在戟门左)、乡贤祠(在戟门右)、泮池(在戟门前)、义路(门)、礼门。二十五年(1686年)知县尚国正、训导毛三鳣、邑绅陈廷藩重建启圣祠一座三间(在大成殿东)。五十六年(1717年)知县迟之金重修正殿两庑并戟门、名宦祠、乡贤祠、泮池、义路、礼门。五十八年(1719年)重修启圣祠(监生陈圣时督理,知县迟之金撰记见艺文)。雍正元年(1723年)奉旨加封崇圣祠,五代王号入主致祭,祠在圣殿后。乾隆十一年(1746年)冬增修泮池栏干,筑棂星门内外灰沙地并甬道。嘉庆四年(1799年)署县高廷枢、张其禄,邑人李治泰、王祈三、曹国琦、李大观、陈华珍等筹捐重建(知县张其禄、邑人李治泰撰记见艺文)。嘉庆十八年(1813年)知县王增第重修,咸丰七年(1857年)城陷贼不敢毁,八年复城后重修。

大成殿平面布局规范严谨,左右对称,庭院宽广呈中轴线分布,建筑风格为明清风格,前庭中轴线依次是影壁(也称照壁)、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半圆形的泮池左边为礼门,右边为义路。后庭中轴线依次是戟门、大成殿、崇圣祠。戟门左边为名宦祠,右边为乡贤祠。大成殿前面左边为东庑,右边为西庑。

照壁,也称万仞宫墙,孔庙的“万仞宫墙”并非指真正的宫墙,而是一个象征性的表达,最早指住宅的围墙。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子张》,子贡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这句话的本义是用来形容孔子的学问和德行高深莫测,如同数仞高的宫墙,一般人难以窥见其全貌。

棂星门,中国传统古建筑名,是孔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象征孔子如天上文星一般施行教化、广育英才。

北流大成殿内的泮池。 (李航 摄)

泮池,形状通常为半圆形,外圆内直,这种形状不盈不亏,象征着中庸之道,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孔子提倡“学无止境”,认为学问就像这半圆的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这也是泮池形状所寓含的深意。其次,泮池一般设置于棂星门内或门外,它象征着孔子讲学的学宫,是地方官学的标志。泮池又称为“学海”,寓意学海无涯、苦读成才,勉励学子们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再者,泮池与孔子及其受封的文宣王身份有关。在古代,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因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泮池为其规制。在《诗经》中,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的诗句,描述的是古时士子若中了秀才,到孔庙祭拜时,可在泮池中摘采水芹,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

状元桥,古时地方州县创办的学校叫“泮宫”。泮宫之水,形似半月。故入学亦称“入泮”。架设于泮池之上的桥,叫泮桥或步云桥。现在把“泮桥”称为“状元桥”,寓意走过状元桥,行行出状元。

义路礼门,是象征性的建筑,它们代表着儒家思想中的“礼”与“义”。“礼门”通常面向东边,而“义路”则面向西边。这两个门洞的设置,意在提醒人们要遵循儒家思想中的“礼”与“义”。其中,“礼”在古代中国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举止,被认为是良好政治的依据以及人的精神依托。“义”则是指正义的道路,君子应该走的道路。在孔庙中,从“礼门”进入,从“义路”出来,象征着人们应该遵循礼义之道,这是孔门家风的重要体现,也是儒家思想对人们行为规范的期望。

戟门,是孔庙的第二道大门,位于棂星门之北,是文庙最重要的主体建筑之一。戟门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突出了文庙端庄、大气的特点。戟原本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但在唐代之后,朝廷允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在自家门前立戟以显示身份,因此戟门成为了权势和地位的象征。门前所立的戟数量越多,主人的地位便越高。在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表示对孔子的尊敬,下令在全国各地的文庙都施行立戟的礼制,在大成殿的主门门洞内竖立十六支戟,这便是文庙立戟的渊源。此外,戟门也被称为“仪门”,这是因为进入祭祀场所的人都要在此整理仪容,以表示对孔子的崇敬。戟门是孔庙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代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尊崇。

名宦祠和乡贤祠,一般是地方州县的孔庙才设置,分布在戟门的左右两边。乡贤祠是祭祀当地著名圣贤和学者的地方,名宦祠则供奉曾经在当地为民做好事的官员。北京的孔庙是没有乡贤祠和名宦祠的。       

大成殿,“大成”是历朝给孔子封的封号,最著名就是“大成至圣文宣王”,来源于《孟子》的“孔子之谓集大成”。大成殿不仅代表了对于孔子的尊敬和推崇,也体现了古代对于儒家思想的重视,其建筑艺术和装饰工艺均代表了当时的高超水平。山东曲阜大成殿的深浮雕龙柱,更是我国石刻艺术中的瑰宝。北京孔庙的大成殿是重檐、庑殿顶、九开间。山东曲阜的孔庙大成殿是重檐、歇山顶。大成殿的建筑布局和风格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制规范,展示了儒家思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对于道德和礼制的追求。

崇圣祠,地方也叫作启圣祠,是祭祀孔子先祖的地方。这种祭祀表明了儒家“孝”的理念,祭祀一个人,还要附带他的父母、兄长和先祖等。

大成殿也称孔庙、文庙,整座建筑从布局到规制、形制以及建筑的名称都是全国统一的。亚洲的不少国家都有孔庙,如韩国、日本、越南,且都是同样的规制,名称也一样,孔子的思想影响到了整个亚洲。

北流大成殿位于北流县署左边,紧贴着北流试院,大成殿左边为学正署、明伦堂、学副署、宾兴馆和节孝祠,占据了学宫的大部分位置。由此可知,在明清时期的北流,大成殿属于当地高等级建筑,地理位置优越。

宾兴馆,是由当时岭南地区的乡绅们共同出资兴建的会馆。其主要目的是资助本地的生员们参加乡试和会试,助力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馆名“宾兴”来源于《周礼》中的记载,旧时地方官仿古乡饮酒之礼,设宴招待应举之士,谓之宾兴,后世就将支持应试、入学、登科的机构称作宾兴。励士子而兴文教,正是宾兴馆设立的初衷。

而今,北流大成殿的旁边为北流市人民政府,后面是百年名校北流中学,紧贴北流市文化馆。大成殿的大门口已经是原来的棂星门,门口有石狮子和一块化石。壁照、万仞宫墙已经不见踪影,义路礼门也不知去向。名宦祠和乡贤祠虽在,却不复当年胜景了!

清代的北流,兴武也重文,从圭江岸边的景苏楼到它身后的大成殿,不管南北,交相辉映。明人伦,广教化,育英才,师道立而善人多,儒行修而贤才众。(杨淇钧)

原标题:

北流大成殿:千年铜州的一抹故宫红

责任编辑: 梁琪岚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