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肖奋贤:将十八路荘发扬光大

时间: 2024-05-22 15:29:03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作者: 记者 党雪梅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党雪梅)“拳化掌,掌化拳,出手要快……”每逢周末,福绵区福绵镇福东社区三社存胜堂内都很热闹,福绵三社的孩子们在这里练习南少林十八路荘。肖奋贤拉着一个个孩子的手,细心纠正动作,让孩子们通过武术强身健体,在他们心中播撒热爱武术的种子。

年过七旬的肖奋贤,习武60余年,是福绵镇福东社区三社存胜堂第六代传人、十八路荘武术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勤习武,乐教学,用坚持和热爱,助力南少林十八路荘的传承和发展。

边看边学

踏上习武之路

福绵三社肖屋巷,有习武的传统。村民在干农活之余经常练习武术,切磋武艺。然而,长辈们认为,肖奋贤身体瘦弱,不适合习武。但肖奋贤从小痴迷武术,决心通过习武强身健体。村民练习套路功夫时,他总是站在旁边仔细观察,默默地记住每一招每一式,而后模仿练习。

肖奋贤演示十八路荘武术的招式。

“我在屋后的龙眼树上挂了一个麻包沙袋。一有空就扎马步,挥拳击打沙袋,还用手臂拍击,用肩膀碰撞。”慢慢地,肖奋贤的力量得到很大提升,身体素质越来越强。

由于家境贫寒,肖奋贤小学尚未毕业就辍学了。20世纪70年代初,他远赴云贵高原参加修建铁路工作。云贵高原的冬天十分寒冷,肖奋贤没有厚实的衣服,在干活之余,他依靠练习功夫取暖。夜晚,大家都进入了梦乡,他却跑到偏僻的地方习武,每晚练习20分钟左右。3年多的云贵高原生活后,肖奋贤的武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1974年12月,肖奋贤回到福绵。在一次和习武爱好者的切磋中,肖奋贤和对方八次交手,难分胜负,最终以一招借力打力制服了对方。此时,村中长辈惊喜地发现,肖奋贤通过自学,武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于是,几名长辈把散打、搏击、拳技、手门、桥法等十八路荘武术悉心传授给他,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潜心研究、勤学苦练,将十八路荘武术发扬光大。”

带着长辈的希望,肖奋贤经常习武,或者与同辈切磋,村里不少青少年向他请教。就这样,肖奋贤一边参加劳动,一边习武、授武,学完了存胜堂所有的套路功夫。

担任教头

培养十八路荘武术人才

20世纪70年代末,肖奋贤担任福绵三社存胜堂武术教头。从那以后,肖奋贤把为存胜堂培养人才作为己任。在干活之余,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传授功夫上。在肖奋贤的带领教导下,村里年轻人的习武热情高涨。

有一次,几名华侨回乡探亲。当他们知道福绵三社村民经常在晒场习武后,表达了想要观摩的意向。肖奋贤一口答应。当天夜里,近两百名村民前来观看武术表演。存胜堂的习武爱好者演练了十八路荘、关刀、耙头等武术动作,肖奋贤压轴登场,表演“双飞蝴蝶”。精彩的表演让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频频鼓掌。几名华侨感慨地说:几十年没看到这样的功夫了,这是真功夫!

肖奋贤指导孩子们练习十八路荘武术。

肖奋贤除了经常指导村里的年轻人习武,还到成均下村存胜堂助教,到陆川高山坡存胜堂、福锦镇洋桥塘存胜堂、桂平麻垌容荔村存胜堂等武馆指导武术功夫,前往福绵、陆川、博白、桂平等地立馆授徒,助力各地存胜堂的建设。

传承功夫

指导青少年学习十八路荘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肖奋贤深知,十八路荘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在于让青少年爱上习武,从习武中受益。在他和福绵三社存胜堂武馆等人的努力下,年青一代武者水平不断提升,获得了玉林市“南方杯”传统武术表演赛冠军、2011年“黄飞鸿杯”第五届全国南北狮王争霸赛暨水上双狮挑战赛最佳难度奖等荣誉。

近年来,福绵三社存胜堂开始实行醒狮馆交和社交,促进武馆与武馆之间的交流,提升武术爱好者的武术水平。2014年,十八路荘武术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肖奋贤被认定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年逾古稀,肖奋贤依然致力于传承十八路荘武术。周末,他总要到福绵三社存胜堂向孩子们传授功夫,“我希望通过武术为孩子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并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精神内核。”

原标题:肖奋贤:将十八路荘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 翁小菊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