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新春走基层】带领村民端好互联网“饭碗”

时间: 2024-01-24 19:07:36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作者: 记者 潘燕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潘燕)在玉东新区泉塘社区麻丝塘村,有几个年轻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穿梭在乡间,用手机记录乡村生活。拉起这个团队的,是自媒体人曾基。2022年5月,他结束打工生活回到家乡,开启短视频创作,“我的家乡这么美好,希望更多人了解她,爱上她。”

2023年冬至,曾基在做玉林传统美食粽子,并通过视频让更多人知晓玉林的“冬至节”。

从被误解到被认可

“拍摄基地”成了村民的欢乐聚集地

1993年出生的曾基,是土生土长的玉林人,他的家就在玉东新区泉塘社区麻丝塘村。2022年5月,曾基辞职回到老家,村里的堂哥们邀请他一起吃饭,他随手将大家做菜的场景拍成短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一下子火了,当时的流量就达到了70万。突如其来的火爆,助他打开了新思路。之后,他拉上堂哥阿初和六哥,开启了短视频生涯。

当年6月,他们将村里的一所老房子进行整理,打造了一个简单的“拍摄基地”。院前搭起了灶头,视频里的美食都在这里制作;院子的一侧是一个古色古香的茶棚,几把竹椅,一张古旧的八仙桌,石磨改造的茶台,竹篱笆环绕……夕阳下,这里颇有几分岁月静好的味道。

一开始,曾基并不懂短视频,不会拍摄、不会剪辑,更不会写视频脚本。“大家都没有相关基础,就自己去摸索,一边拍一边学一边成长。”曾基说。

他们的短视频账号里,有许多介绍玉林美食的视频。“我们最初的定位就是传播家乡的美食。”曾基告诉记者。“三月三”做青团,端午节、冬至包粽子,玉林传统小吃芋头糕、木薯羹,传统美食白切鸡……他们通过视频,向大家展示“好味”玉林。

曾基说,刚开始做视频时,村民并不理解,家人也不支持,认为他们是“不务正业”,直至半年后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如今,他们的“拍摄基地”已经成了村民的欢乐聚集地。

2023年“三月三”前夕,村民主动找到曾基,希望“组织一场三月三活动,曾基一口答应:“你们来玩,我下厨做菜!”那天,村民聚集在一起跳竹竿舞、唱歌、包青团、做卷粉,其乐融融。转眼到了中秋,曾基和兄弟们把养了一年多的大肥猪杀了,邀请村民一起过节,“不仅小孩来了,许多老人也来了。”曾基说,“像这样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我向往的生活。”那天,他们还把一部分猪肉无偿分给村里的老人。

回忆起当时走上短视频创作之路的初衷,曾基说:“我就想带着村民,做点快乐的事。”

不为流量折腰

希望带领村民“端好”互联网的“饭碗”

随着拍摄的短视频得到网友认可,关注他们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小朋友特地来看他们拍摄。“你们开电动车的姿势太帅了。”小朋友简单的一句话,让曾基和兄弟们开始反思自己。从那以后,他们将片头骑电动车改为走路的方式。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动,让他们失去了不少流量,但他们不后悔,“因为我们要传递的是正确的观念,不能给网友特别是未成年人带来错误的引导。”基少说。

不为流量而“折腰”,这是他们一贯以来的坚持。

如今,他们打造的短视频账号“基少”已经吸引12万多粉丝的关注。2023年,他们开始把重点放在农村生活、农业产品上。“我经常想,我们拍视频的意义是什么?” 曾基说,他们现在尝试着带领村民直播带货,希望带领村里人特别是“宝妈”们吃上互联网这碗“饭”,让流量“变现”。

记者采访当天,正是他们开启直播带货的第一天,卖的是玉林本地生产的扣肉。记者发现,直播带货的主播不是曾基,用的也不是有12万粉丝的账号“基少”。曾基告诉记者,他希望通过引流的方式,打造一系列品类的账号,让村民在家也能挣钱。未来,他还希望在村里建立自己的食品加工厂,让村民能够“端稳”互联网的“饭碗”。

原标题:网络达人曾基的心愿——带领村民端好互联网“饭碗”

责任编辑: 翁小菊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