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拍摄北流铜石岭,她的DV作品获全区一等奖

用镜头记录玉林的美

时间: 2023-07-27 16:08:10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作者: 邓斯潇 实习生 邹芊烨

韦姿菡(左)与同学在北流铜石岭观察地貌。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邓斯潇 实习生 邹芊烨)今年,第37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南宁市举办,来自玉州区第八初级中学的初三学生韦姿菡以《发现地质之美》项目获得大赛青少年科学DV作品竞赛一等奖。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初见韦姿菡,她向记者展示了这部获奖的DV作品《发现地质之美》。作品时长8分钟,记录了韦姿菡与同学徒步于北流铜石岭山间,寻找汉唐时期冶铜遗址、原始动植物化石、形状各异的钟乳石等历程,展示了铜石岭奇特的喀斯特和丹霞共生地貌,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索、实验和科普。“铜石岭有一座山有两种不同的颜色,下面灰色的部分是喀斯特地貌,上面红色的部分则是丹霞地貌。这是由于火山爆发,火山灰和碎屑叠加在原有的石山上,经历过无数次的变化和重组,加上岁月的沉淀,两种地貌便偶然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韦姿菡说,“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去展示玉林的美,让更多人看到玉林的奇特景观。”

记者了解到,韦姿菡自2021年关注铜石岭的罕见地貌,便开始上网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学者等,越来越深入的探索让她对铜石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萌发了拍摄记录的想法。2022年初,她便开始了铜石岭拍摄之旅,整个短片的航拍镜头均由韦姿菡取景,而其与同学的出镜镜头则由家长拍摄。“探索大自然只是我的兴趣爱好,没想过能获奖,因此非常激动。”韦姿菡说。

在了解到铜石岭的地貌后,韦姿菡还进行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模拟实验。她用冰糖模拟可溶性岩石,用砂糖模拟表面土壤,用喷壶模拟下雨,冰糖经过水的侵蚀便出现了大小不一的空洞,类似于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或天坑。“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两大因素是可溶性岩石和水的作用。通过实验,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地看到地质演变的历程。”韦姿菡说。

作为班上地理课代表的韦姿菡,从小就展现了对地理知识浓厚的学习兴趣。除了“读万卷书”,她还在父母的带领下“行万里路”。而每到一处,她最感兴趣的永远是当地的博物馆和地质公园,她说:“我发现并学习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就很有成就感,不仅能看到大自然雕刻的奇妙景象,还能从中了解到背后的人文和历史。以铜石岭为例,通过这座山,我知道了古人在这里生产的铜就有部分是用于铸造铜鼓的,这让我对玉林的铜鼓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我们一直着重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让她知道世界很大。”韦姿菡的父亲韦干说。正是基于这样的经历和认知,韦姿菡展现了无穷的求知欲和远超年龄的格局。在采访中她说道,她最崇拜的人是徐霞客,希望未来也像徐霞客一样志在四方、走遍四海,“未来我会继续探索世界的奇妙,并且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保护自然、保护文物、保护古迹。”

原标题:

用镜头记录玉林的美

责任编辑: 梁远帆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