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看容县这条“两山”转化路径——

产业链从绿水青山间“长”出

时间: 2024-01-09 11:29:12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作者: 记者 林冬冬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林冬冬)

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

容县的答案是——“农工旅”赛道齐头并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广西作出这样的定位。近年来,容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不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金字招牌,让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也让一个个生态产业链从绿水青山间“长”出来。

引领生态农业发展

每年11月至12月,是容县沙田柚采收季,柚果飘香果农笑。

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果农的悉心栽培,生态资源也让容县沙田柚发展“如虎添翼”。在发展沙田柚等种植业中,容县始终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全面推广绿色种植,应用“畜+沼+柚+灯+黄板+诱捕器+套袋”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收益。

如今,全县沙田柚种植面积、产量均排名广西第一,种植面积稳定在24.5万亩,综合产值达30多亿元;全县从事沙田柚种植的公司、合作社达300多家,从业人员超8万人,已形成一批沙田柚“万亩镇”“千亩村”和大批种果“十万元户”“百万元户”,并带动大批村民从事沙田柚生产销售各环节,奏响了乡村振兴最强音。

沙田柚产业带动引领文旅发展。融合乡村文化元素,举办柚花节、柚子节等节庆活动,容县的人气直线飙升,辐射带动了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

作为容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健康食品产业风生水起。以工业化思维谋划乡村产业,规划建设面积2185亩的健康食品特色产业园,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冷链仓储,以及肉桂、铁皮石斛、八角等农副产品深加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生态”模式发展壮大野生红菇产业,不断扩大延伸产业链和销售渠道……目前,容县共获得绿色食品产品44个,“三品一标”产品58个。

推动生态工业升级

近年来,容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多举措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切实维护生态安全,筑牢绿色屏障。容县2023年森林覆盖率59.25%,森林蓄积量1558.59万立方米,连续多年居全市第一。

对于森林资源,如何做到有效保护和开发有度?

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字大脑+实体工厂+共享化”的制造工厂集群,容县建设生态板材家具特色产业园作为产业发展资源配置的指挥中枢。通过园区“中枢大脑”,整合各企业的产能数据,实现生态板材家具产业从需求订单到研发设计、原材料加工、物流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同时,配套使用国内外先进设备,以机械代替人工操作,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产品生产能力,加快板材家具的工业化、标准化进程,推动传统木业从“制造”走向“智造”。

在制订弯曲胶合板(弯板)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基础上,容县进一步推动制订弯板加工领域行业标准,生产更多符合国际认证检测的终端成品。目前,全县拥有林产企业450家,其中弯曲胶合板行业现有生产企业120多家,生态板材家具规模以上企业32家。广西容县林丰胶合板厂、广西容县润达家具有限公司、广西容县金益多家具有限公司、广西容县楷茂木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荣获“中国家具产业集群品牌企业”称号。

叫响生态旅游品牌

冬日暖阳下,漫步在容县各个景区,看到有不少外地游客正在畅游。“气候温暖宜人、南国风情浓郁,特别适合冬游打卡……”大家纷纷在微信“朋友圈”打卡,向身边朋友推荐起来。

走进都峤山风景区,宛如走进一座“天然氧吧”。一直以来,都峤山风景区致力于推进森林康养项目建设,构建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和全域旅游有机结合,推动森林与旅游、疗休养、全民健身等融合,打造一体化发展的森林康养产业链条,着力塑造“三教养心、运动养体、山水养生”的都峤山康养品牌。

保障生态“颜值”,深耕旅游“价值”。秀美的山水资源,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魅力,也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近年来,容县积极谋划新布局、拓展新业态,做大经济新增长点。如今,全县已建成4A级旅游景区3家,3A级旅游区7家,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生态+旅游”的旅游发展模式已成为新增长点。

在生态旅游的带动下,容县的生态“好水”正在变成经济“活水”。

原标题:

产业链从绿水青山间“长”出

责任编辑: 梁远帆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