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栉风沐雨 探索前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玉林的建立和发展

时间: 2024-09-04 15:15:36 来源: 玉林日报 作者: 记者 黄剑红 通讯员 黄冠华

编者按: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玉林大地不断得到坚持、完善和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大踏步前进,展现出了巨大优越性和蓬勃生命力。为进一步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积极讲好人大故事,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弹指一挥间,从1954年至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

70年来,玉林人大工作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展现蓬勃生机,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玉林大地,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玉林实践中聆听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前行的铿锵足音。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渡阶段

据《中国共产党广西玉林历史》(第二卷)记载:“1949年12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玉林专区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解放了玉林专区全境。玉林专区进入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时代。”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政权制度,明确提出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省、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指出:为了发扬民主,加强人民政权建设,使已成立的人民政府更加密切联系并依靠各阶层人民推动工作,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由地方人民政府召开,逐步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一种过渡形式。

玉林专区(1949年12月设立,1951年7月与梧州专区合并设置梧玉专区,8月改名为容县专区,1958年改名为玉林专区,1971年改称玉林地区。玉林原称鬱林,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方便阅读,本文统称玉林)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精神。1950年3月,玉林县首先召开了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月至8月间,博白、兴业、贵县、陆川、北流先后召开了本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1954年3月止,这6个县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共55次。

据《玉州区人大志》记载:1950年3月20日至23日,玉林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玉林县城召开,由工人、农民、妇女、党委、青年团、政府机关、解放军、学生、文教卫生、民主人士、工商界等169人参会。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审议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在会议上,各县政府主要负责人都认真作好《政府工作报告》,注意宣传解释人民政府各项政策,并着重把上次会议到本次会议之间的政府工作及各种重大施政问题向代表们报告。会议中,广泛征求、听取各界代表的意见,展开讨论和批评。代表们积极对政府工作和干部作风提出批评和建议,不但使各县代表对目前的中心工作加深了认识,而且通过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使各项中心工作推进得更快、更好。

由于玉林专区各县在历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中广泛团结各界代表及民主人士,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紧紧围绕国计民生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工作,对于开创专区解放初期的社会治安、生产建设、科教文卫各项社会事业的新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各项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推动了专区民主政治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开启民主政治建设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时就确立了国家的政权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由于建国初实行普选的条件还不具备,因而采取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种过渡形式。经过几年的改革和建设,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过渡的条件已经成熟。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会议正式作出《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召开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月,进一步公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根据中央的有关精神,从1953年下半年起,在全国范围进行了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普选。选举分三步进行:以乡为单位宣传动员,建立基层选举委员会;进行人口调查、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召开选民大会进行基层选举。

容县专区普选试办工作选择在容县、玉林、桂平、陆川等4个县13个乡进行。各试点乡于6月中旬开展试办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县分批进行基层选举。至1954年5月,基层选举全部结束,通过选举建立了新的乡、镇领导机构,并产生了出席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据全专区11个县统计,共选出出席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583人。1954年6月、7月间,各县先后召开了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博白县人大志》一书中,记载了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历史档案:博白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6月25日至29日在县城举行。会议代表349人,实到会代表337人,特邀人员2人列席了会议。

各县基层人民代表普选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结束了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过渡阶段,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这是地方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受到重大摧残,玉林各县的人大工作陷入低谷。

历史的画卷,总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在接续奋斗中书写。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玉林地区认真贯彻全会精神,开展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在“文化大革命”破坏和中断长达10余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玉林开始得以恢复和完善。

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颁布,随后,玉林地区各县人民代表大会先后召开会议,并选举产生常设机构——人大常委会,人大工作开始走上正常发展轨道。《北流县人大志》记载:1979年12月,北流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北流县人大常委会,成为当时玉林地区第一个全面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制县。

由于此前玉林尚未设立专门的地区级人大工作机构,为了加强对玉林地区以及各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指导和人大代表的联系,1988年6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在玉林地区正式设立人大联络处。1996年5月,撤销玉林地区人大联络处,设立玉林地区人大工委。

1997年5月,玉林撤地设市,同年7月,选举产生第一届玉林市人大代表,8月,玉林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玉林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开启了玉林人大工作的新征程。

今年已92岁高龄,曾先后担任玉林地区人大联络处主任、玉林地区人大工委主任、玉林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的离休干部李强增,谈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玉林的这段历程时深有感触:“玉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市,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原标题:

栉风沐雨 探索前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玉林的建立和发展

责任编辑: 梁琪岚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