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王腾金:水稻育种专家 人大代表典范

时间: 2024-09-25 16:07:30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作者: 记者 黄兰萍 通讯员 黄冠华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黄兰萍 通讯员 黄冠华)近日,记者一行走进博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办公楼,二楼走廊上“杂交水稻选育种成绩斐然”一行字赫然在目,一张张荣誉证书挂满墙壁。这里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王腾金生前所在的工作单位,这些荣誉的背后,也记载着他从门外汉成为杂交水稻育种专家的历程,其研究成果目前仍是后人进行水稻新品研究的“垫脚石”。

自学成才 潜心水稻研究

“王腾金前辈健谈而可亲,只要与水稻相关的话题,他每次都能聊上半天甚至一整天。”博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黄宗宏回忆起王腾金,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1994年,60岁的王腾金光荣退休。后来单位对他进行返聘,让他带领团队继续水稻新品种研究,培养年轻技术员。刚从学校毕业的黄宗宏,于1996年入职博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王腾金通过自己的人脉,从全国各地收集到30多个水稻品种的种子,如视珍宝,返聘之后却大方地与年轻技术员分享。”黄宗宏感动地说。同时,他认为自己十分幸运,刚参加工作就得到成绩卓著的前辈指导,并能共享其毕生的研究成果。

1951年,王腾金进入博白县粮食部门做会计。他在工作中了解到,解放以来,博白县的粮食一直歉收,而主要原因是北方的稻种在南方水土不服,没有适合本地气候的优良稻种。为了培育出适合南方气候的优良稻种,“不信邪”的王腾金开始“折腾”起来,他每个月几乎要花掉一半的工资,用来购买关于水稻栽培方面的书籍。他还买回10多个花盆,开始水稻、小麦新品种的比对培育研究。就这样,一边看书,一边观察,一边试验,一下班就往稻田里钻……20余年的摸索,让王腾金在水稻育种方面小有名气。博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见这个“编外研究员”搞得有模有样,还出了不少“业余成果”,便对王腾金伸出了橄榄枝。1973年,他调到了博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始潜心水稻优质品种的研究。退休返聘后,王腾金一干又是11年,直到2005年才算正式离开工作岗位。

在三代育种人的不懈努力下,2009年,博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了博A、博优64等感光杂交稻一系列不育系及杂交稻组合,为广西、广东、海南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粮食高产稳产,确保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王腾金几十年的水稻育种成果,至今仍是我们进行新品种水稻研究的基础材料。”说到王腾金的研究成果,黄宗宏难掩内心的激动。

廉洁奉公

为民履职作贡献

王腾金是高级农艺师,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享受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于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自治区人大代表,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一名扎根农村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王腾金秉承“人大代表为人民”的理念,坚持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博白县是制种大县,尤其是三滩镇有着众多制种农户,他们遇到疑问或难题时,便拿着稻穗找到王腾金询问。为了更好解决问题,王腾金总会抽出时间去到农户的田头实地查看。”博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继松说。王腾金热心帮助农户解决问题,从来不收任何费用。

1990年,刘继松跟在王腾金身边工作,既是司机也是助手。“生活俭朴,廉洁奉公,爱种子如生命。”说起王腾金,刘继松满怀敬意,并跟记者一行分享王腾金的故事。“在王腾金任博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时,有每年免费体检的福利,但任职十余年,王腾金一次也没享受过。平时到外地出差,他会让随同的同事自己解决吃住问题,从来不让家人或身边的工作人员占公家的‘便宜’。他也从来不问自己的工资以及返聘工资是多少。”刘继松说。他还表示,王腾金返聘期满后,对育种工作仍然时时牵挂,经常回单位到每个办公室看一看、聊一聊,对年轻员工进行勉励和指导。

2023年1月,王腾金因病去世,享年89岁。“他离世时,家里的楼顶上还有水稻种子没收。”刘继松对王腾金的离世感到悲痛、惋惜,他认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王腾金扎根人民,替民解忧,无私奉献,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原标题:王腾金:水稻育种专家 人大代表典范

责任编辑: 翁小菊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