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5-0009 玉林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18907758110广告热线:2828454订阅热线:2812467






2023年12月02日

精英良将 共铸辉煌

郑振瑞

唐忠鲁

曾德盛

甘悦才

梁惠统

钟森荣

周成宪

陈国南

郑振瑞

地下党员的传奇人生

郑振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原调研员。1929年3月出生于现玉州区玉城街道,1943年考入国民中学就读初中,1949年8月参加中共鬱林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活动,9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鬱林县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鬱林县第九区副区长、区长,容县地委农村工作部副科长、科长(县、团级),玉林地区农校副校长、校长,玉林专署农业局副局长,国家级重点中专广西农校书记兼校长,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调研员。1985年6月离休。

唐忠鲁

多个“首次”开创医学先河

唐忠鲁,眼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42年7月出生于福绵镇福西村,1967年毕业于广西医学院(今广西医科大学)。他发明的角膜直径换算曲率半径公式(唐氏公式),在角膜接触镜、人工晶体植入屈光度计算中有重要意义;首次大样本报告我国新生儿的屈光状态及相关因素,填补国内这一领域空白;首创经济式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无痛苦、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手术安全等优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治疗白内障的优良术式。被评为中华医学会广西分会“优秀学会工作者”、广西“视觉第一中国行动” 先进个人,获西部地区创业贡献奖等。

曾德盛

从事社会科学研究40年

曾德盛,二级研究员,广西社会科学院原助理巡视员、哲学研究所原所长、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原主任。1945年出生于北流市六麻镇。1981年分配到广西社会科学院工作,从事社会科学研究4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出版个人专著4部:《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曾德盛集——哲学论集》《制度问题研究》;主编著作10部,参著和参编的著作32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邓小平民族理论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特色研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成果29项。

甘悦才

一片丹心为邮电

甘悦才,广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1944年出生于玉州区仁东镇大鹏上垌村,长期从事邮电通信工作。2000年8月,广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工商注册成立,他被任命为董事长、总经理。同年11月,广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被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收购,在香港和美国纽约同步上市,成为全球第二大上市移动通信公司的一员,公司的性质和运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年来,他不露锋芒,不疾不徐,带领广西移动全体员工撰写了一份颇为优秀的工作业绩。

梁惠统

签约重大题材作品被政府收藏展出

梁惠统,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1947年出生于玉州区城北镇钟周村,是“广西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广西文明史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项目”“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广西主题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广西一带一路重大美术创作工程创作”签约画家,其签约重大题材作品《广西剿匪斗争》入选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展出和广西人民政府收藏展出(同题材两幅),作品《广西剿匪》和《壮医》、《重启茶船古道开辟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东南亚》均由广西人民政府收藏。

钟森荣

晚年仍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钟森荣,笔名岩松,高级工程师,玉州区仁东镇鹏垌村龙屏庄人。先后担任化工部广西磷肥厂厂长,广西环保局副局长、局长,广西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讲学并带研究生,广西高级技术职称工程部系列评委,广西环境系统中级职称评委主任,广西第五、六届科技进步奖评委。2004年退休后,仍担任世界银行广西项目办主任、亚洲银行清洁生产顾问、广西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广西环境学会理事长、国家环保总局特聘专家等职。

周成宪

从装卸工做起 实现人生逆袭

周成宪,玉林市政协原副主席。1946年出生于玉林城区。高中毕业从事机修工三四年后报考广西电视大学机械专业。周成宪在玉林市装运公司工作近16年,从体力装卸工作做起,做过工人、修理工班长、车间主任、车间和公司技术负责人、工程师、经理等职。历任地级玉林市第一届、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政协玉林市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广西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陈国南

数十年免费为群众找水 是群众心中的“水神”

陈国南,1930年出生,1956年从玉林高中毕业考上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后他被调配到山东省地资矿产勘探局,1975年回到玉林樟木,在岭肚村过着平静的农耕生活,闲暇时就利用满腹地质知识免费帮人找水。由于一找一个准,在当地有“水神”的美名。解甲归田后,陈国南的档案仍留在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探局,单位发放的生活费是他唯一的经济来源,他却将这笔钱用于捐资助学,从1979年起坚持了34年,捐资总额达30余万元。

(本版图片均由玉林市第一中学提供)

--> 2023-12-02 1 1 玉林日报 content_118395.html 1 精英良将 共铸辉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