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5-0009 玉林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18907758110广告热线:2828454订阅热线:2812467






2024年08月13日

乡土情怀和成长咏叹

——评李参天乡土儿童小说《鸟儿飞过树梢》

◇李雯璐

《鸟儿飞过树梢》是玉林作家李参天的第一部儿童小说,主要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六万大山里小男孩天天一个暑假的喜怒哀乐。小说的内容源于作者真实的童年生活。作者将乡土情怀、童年回忆通过朴实自然的笔触熔铸成为艺术作品,呈现了一个记忆中诗意、美好的乡村,展现儿童成长中所经历的真情与悲伤。《鸟儿飞过树梢》保持独特的审美追求,展现东方特有的山水田园之美;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成长为主题,巧妙选取故事题材,携带着超越与反思的意义;字里行间充盈着至真至善的美好情感,流露着对绿水青山的热爱,实现了儿童性、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的统一。

“乡而不俗”的审美追求

《鸟儿飞过树梢》一书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古往今来,中国文坛上涌现了一大批致力于展现独特中国美学、绘制田园画卷的作家。作者李参天一边从儿童天真烂漫的视角出发,塑造一个释放着浓厚山乡韵味的儿童世界;一边充沛、完整地将“乡土美学”中的一切有效因素契入作品中,让儿童的世界上升到美学的高度,充满令人沉醉的乡土性,展现了独具特色的东方审美。小说的审美追求体现在:

(一)乡村风景美。在文中,几乎每一章都有对风光景物的描写。在风景的艺术表现上,作者坚持现实主义的自然性、写实性,在如实描写画面的同时,营造了诗化的意境。山峰成林、田坝似锦、河水如带、村寨如云,小说的画面感十足,情调平和宁静。这些基于深厚乡土情怀的文字,唤起人们的乡土记忆与文化认同,也为从未踏足过乡村的现代人建构了对于乡土中国、山水田园的想象,释放乡土意象的美学意蕴与文化价值。

(二)乡土人情美。亲情、友情和爱情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种情感,在乡村土地上滋育而出的情感更显淳朴与浓郁。书中的主人公天天在短短的一个暑假里经历或见证了乡土人情的全部美好,面对一些似乎无法越过的困境,让“我”在其中感受到了人性的两面,从而实现心灵的成长。作者将乡土世界中的亲情、友情、爱情诉诸笔端,除了展现孝德、友善、仁义的品质,还将中国人深沉、内敛、含蓄的一面也细腻地刻画了出来,传递出乡土人情中别样的温情力量。

(三)乡间动物美。动物是乡村风景线里必有的生命,在作品中,小动物们的出现让乡村生活和儿童世界变得生机盎然、趣味横生。黄狗大旺作为重要角色贯穿故事始末。大旺憨厚忠诚,在兰兰身处险境时,它舍命护主,与主人患难与共,无私地践行着仁义,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儒家文化中所推崇的优秀品格。作者通过大旺,挖掘和表达狗意象中“仁义”“忠良”等传统思想,歌颂中华文化所崇尚的优良品德,寄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杂而不乱”的文化融合

《鸟儿飞过树梢》这篇小说从多个维度体现了一种多元杂糅的文化结合。在小说的开头,当阿妈发糖果时,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不仅拿走了自己的那份,还抢拿了分给小妹妹的糖果。阿妈没有责怪那个虎小子,而是选择补发一粒糖果给小女孩。阿妈这种包容心理,正是“仁”的生动体现。“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赵金刚先生曾提出:“仁不仅是爱特殊的亲人,而且还要爱普遍的人类。”这种没有血缘关系的长辈对晚辈的宽容诠释了“仁以待人”的儒家思想。

另外,小说中提到了在农村中流传的“贱名好养活”谚语,涉及了一种“贱名文化”。据有关史料记载,这样的传统发源于西夏,西夏契约中出现了大量的西夏人名,这些人名有不少贱名和丑名,带有狗、驴、丑、奴、粪等字眼,承载着西夏人的文化心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等信息。

《鸟儿飞过树梢》这部儿童小说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不仅深厚,而且呈现出多元杂糅的特点。从儒家思想到民间传统,各种文化元素在这部小说中交织,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图景,这使小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

“哀而不伤”的艺术效果

作为儿童文学,《鸟儿飞过树梢》没有采取美好团圆型结局。对于主人公天天来说,故事的最后就是一出讲述生离死别的悲剧。好朋友兰兰被父亲带走从此杳无音讯,家人一般的大旺被打死,忘年交矮哥被抓走,一切似乎都画上了一个悲伤的句号。但是,小说的悲剧结局并不是为哀伤而写,它的悲剧色彩来自现实世界本身不可回避的忧伤情调。孩子在成人世界里没有话语权,面对世俗,即使反抗也注定会失败,但反抗本身便具备价值与意义。在兰兰将要被带走,连大人都不能干涉解决的时候,是天天、狗弟带着兰兰躲到山里,虽然兰兰最后还是被带去了城市,但是在这段经历中,三个孩子彼此陪伴、相互影响,形成了足以迎接未来,面对挑战的价值观与信心。人物“悲而不败”,情感“哀而不伤”,作者在处理悲剧快感时,没有让读者感到沮丧,反而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坚定不屈的精神以及直面困难的勇气。儿童文学不能回避生命之痛,孩子不可能永远在童话世界里,比起童话世界,孩子更应该拥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成长就是要面对离别与死亡,这些童年的遗憾也会转变为心中的情结与成长的动力,督促自己沉稳前行。

在经历了这场生离死别后,天天、狗弟放飞了曾经和兰兰一起捕的画眉鸟,这一情节的设计使作品在悲剧精神的快感体验中流露出了一丝理想主义色彩。天天的故事从理想主义的角度展现了真心、正义、无畏、同情、勇气的力量。在这个物质丰富后理想式微的时代,这样饱含着深情的理想主义儿童文学作品显得弥足珍贵。作者旨在为儿童读者呈现一个温馨欢乐的儿童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弱化现实的复杂与残酷,小姨的功利性婚姻,兰兰父亲的自私背德,民兵的残忍阴险,作者对复杂人性和灰暗现实的书写深入客观且恰到好处。在儿童能接受的范围内,对表达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探索与突破,使得作品“哀而不伤”,显现出成长的力量,从而带给儿童读者独特的阅读体验。

乡土意义上的儿童小说

即使在今天儿童小说的都市化倾向已成为一个显性存在,乡土题材儿童小说的数量和质量仍非常突出。往前追溯曹文轩、汤素兰、彭学军、邓湘子等作家的作品,可以看到老中青三代作家对乡土世界中儿童成长的接力书写。

我国地大物博,乡土儿童小说显现出地域性的特点,李参天描绘的是广西秀美大山,曹文轩描绘了江南温婉水乡,还有彭学军笔下的湘西古城、李凤杰笔下的西北黄土、刘虎笔下的青藏高原等等。乡村是一个保存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观的空间,是一座始终屹立的精神家园。即使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冲击,现代人也愿意为乡土世界留有温情与希望。乡土书写深化了儿童小说的文化底蕴与价值内涵,它唤起儿童对于美好的感知,建立对现实的认知,在升华童心的过程中形成内在的力量与信念。

该作品在对乡土的呈现和对儿童的关注方面独具价值,作者坚持“儿童性”与“文学性”并重,运用过去的经验和情感记忆再现与回归童年乡土生活,追求的审美境界无关现代物质文明以及宏大社会话语,而是注重个人化和内心化,秉持着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结合当代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阅读接受方式调整创新艺术表现形式,让那些平凡的乡土人事为今天的小读者打开一扇以完整、深刻、形象的方式来思考人生、洞见往昔的窗户,表现出对乡村、儿童生活及其精神世界的深层关注,这种创作方式奠定了《鸟儿飞过树梢》的文学高度。《鸟儿飞过树梢》自出版以来,受到儿童读者与成人读者的一致好评,初战告捷,未来期待着李参天创作出更多优秀之作,为新时代儿童文学增光添彩。

--> 2024-08-13 ◇李雯璐 ——评李参天乡土儿童小说《鸟儿飞过树梢》 1 1 玉林日报 content_130371.html 1 乡土情怀和成长咏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