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婆水拐:博白人冬至必吃的客家特色美食

时间: 2023-11-20 15:07:17 来源: 玉林晚报 作者: 记者 王耀前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王耀前)婆水拐是博白一道极具客家特色的美食。它还有好几个别名,如“落水狗”“落水饺”“落水包”等。它是博白人冬至必吃的传统美食,在玉林乃至广西都十分有名,也是很多外地游客到博白必吃的一道美食。

博白县英桥镇的冯五妹是这道美食的“专家级”制作者,她一家三代人都以制作博白特色美食为业,至今她制作各种博白小吃已有30年。她制作的婆水拐圆溜、糯香、鲜美,吃过后,醇香会在齿间萦绕,久久不散。近日,记者来到她的小吃店,探访婆水拐的制作过程。

做法与包饺子相似

在博白,婆水拐可谓“无处不在”。平时,在博白的夜市摊上能看到婆水拐的身影;在博白当地的酒店,也有这道特色美食供应。

婆水拐的制作方法与包饺子相似。

有人说,婆水拐相当于南方的“饺子”。对这个说法,博白籍专栏作家阮飞宇表示认同。他在自己写的《白州的籺》一文中说,婆水拐有个别名叫“落水狗”,博白当地方言“狗”与“饺”读音相近,所以他认为“落水狗”是“落水饺”的戏称。而冯五妹也表示,婆水拐的制作方法与包饺子相似。

“要制作出外形美、口味佳的婆水拐,是有很多讲究的。”冯五妹介绍,婆水拐的外皮是用粘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做出来的。先将粘米和糯米按比例混合搅拌浸泡,浸泡好捞起晾干,再碾成粉末。

当天,冯五妹把加工好的干粉放入搅拌机后,马上拿一团已煮好的“熟坨”放进搅拌机里,与干粉一起搅拌。她解释,这是为了让婆水拐落锅烹煮之时,外表不至于爆裂,保证它的圆滑。

婆水拐的馅料有猪肉、鸭蛋、蒜苗等。

冯五妹制作婆水拐的馅料主要有猪肉、鸭蛋和蒜苗等,把猪肉剁成肉沫后,和鸭蛋、蒜苗一起炒至半熟。“炒至闻到香味,即可起镬。”冯五妹说,馅料要在包好的婆水拐里煮熟,馅料的香味才会原汁原味留在里面,这样的婆水拐口感更好,吃起来更香。

给粉条切块。

馅料制作好后,便将之前搓好的粉条切成一块块。“一块即是包一只婆水拐的分量。”冯五妹边说边拿起一小块粉团,放到一个木制器械里压扁,然后放馅料进粉皮包起来。

水烧沸后,即可入锅烹煮。

到烹煮的时候,先把锅里的水烧沸,再把婆水拐放入锅中。待婆水拐在锅中浮起来,就表明婆水拐已经熟了。

一个乡镇,有一个味儿

曾有人说,婆水拐在博白的28个乡镇“一个乡镇有一个味儿”,这话确实不假。婆水拐的制作方法在博白各地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其馅料的制作上。比如在博白县沙河镇,制作婆水拐的馅料最爱配嫩笋;在顿谷镇,婆水拐的配料相对比较丰富,有草鱼肉和当地养的走地鸡肉;在龙潭镇,婆水拐就显得尤其“大气”,因为这里靠海,人们日常饮食习惯“无海鲜不欢”,所以做婆水拐必加海鲜,沙虫、蟹肉、虾米、瑶柱等都被列入馅料的选项,此外,还会掺上点猪肝,保证足够鲜甜。

博白各个乡镇制作的婆水拐各有特色,而且形状不尽相同,有月亮形的,也有圆形的。有一些地方只固定做月亮形的婆水拐,例如博白县英桥镇。

是博白人冬至必吃的美食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把《舌尖上的中国》里的这句话用到博白人对婆水拐的感情上,最合适不过。对于很多博白人来说,婆水拐就是家乡的味道。

在博白,婆水拐是冬至必吃的美食。“没能吃上家乡的婆水拐,仿佛没有过冬至节。”在网上,博白网友曾有这样一句“感言”。可以看出,吃婆水拐是博白客家人过冬至时独有的一种仪式感。

近几年来,冯五妹的小吃店经常接到来自玉州、南宁等地订购婆水拐的订单。“可以说,婆水拐是博白人去到哪里都忘不掉的家乡味。”冯五妹说,有一次,在南宁开工厂的一位博白籍老板一次性订了1000只婆水拐,当福利发给员工。

2010年,在博白第三届客家文化节上,博白德鑫大酒店制作的“落水狗”(参赛时用此名)获评“博白十大美食”第一名。一名来自南宁的记者买下一份尝鲜后,大赞“味道真绝”。

煮熟后的婆水拐圆溜、糯香、鲜美。

“多年过去,那一锅热腾腾的婆水拐,那份温暖快乐的感觉,仍铭刻在心。这份美味,总让寒冷的冬天充满了温暖和温情。它有家的味道,有爱的味道。”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博白人在微信朋友圈发表的一小段文字,让人感受到了婆水拐承载的浓浓乡愁。

原标题:

婆水拐:博白人冬至必吃的客家特色美食

责任编辑: 梁琪岚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