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福绵樟木木薯饽:一道充满乡土味的小吃

时间: 2024-08-26 15:11:01 来源: 玉林晚报 作者: 记者 王耀前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王耀前)木薯饽是玉林本土的传统美味小吃,它通过民间传统手工艺制作,外观金黄,口感细腻,油而不腻,醇厚芳香,其特有的乡土味让人回味无穷。

在玉林民间,木薯饽制作历史悠久,传说清末时期就已在民间盛行。在粮食短缺的年代,它还担起了“主粮”的角色。如今,因营养价值高、具有一定的养生作用,木薯饽成为人们眼中的健康食品。现在,木薯饽不但在玉林城区的大街小巷都有摆卖,不少餐馆还将其列为主打小吃。

制作秘诀是“慢火出靓品”

玉林木薯饽以福绵区樟木镇制作的最为出名,樟木木薯饽又以“李记木薯饽”声名最为响亮。今年6月,玉林市政协到福绵区开展“提振我市饮食文化品牌 振兴玉林‘老字号’”专题委员视察活动时,委员们就探访了“李记木薯饽”。

“李记木薯饽”创制人李受初在忙着给顾客打包木薯饽。

“制作木薯饽,一定要选用漂过水的枯木薯片。”“李记木薯饽”创制人李受初说。2005年,她拜樟木镇制作木薯饽最出名的李崇丰为师,所以,她制作的木薯饽被视为正宗的樟木木薯饽。她表示,虽然制作木薯饽在很多人看来属于“笨功夫”,但要做好,其实一点也不容易。在把木薯块加工成粉后,要用一种叫“罗斗”的筛子筛过一次,把木薯粉中粗的块粒筛掉,才能保证做出来的木薯饽足够软嫩。所以,樟木当地一直流传着一句老话——“过了筛箕过罗斗”,意思就是做饽时要用筛箕对米粉(木薯粉)先筛过一次,之后再用“罗斗”过一次,彻底把粗的块粒筛去。

接着,便是把木薯粉烫熟。“以前都是把木薯粉放进瓦缸里,一边冲开水下去,一边用特制的木锹搅拌。”李受初说,这道工序比较讲究,水和粉的比例要配好,搓出来的粉才柔韧,否则,搓出来的粉会粗糙,煎出来的木薯饽就容易烂。搅拌均匀后,将木薯粉舀出来,放在铝盘里揉搓。她称,揉搓粉团既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必须反复揉搓,让粉团足够细嫩。接着,便是搓成粉条,待晾凉后,再切成一块块。

刚制作出来的木薯饽胚。

“我们制作木薯饽还有一种配料是不变的,就是白糖。”李受初介绍,她制作的木薯饽只用白糖,因为白糖不会煎出焦味。她称,使用白糖也是“李记木薯饽”最大的特色。切好木薯块后,即可煎白糖水,然后开始煎制木薯饽。

刚做好的木薯饽外观金黄、口感细腻。

李受初说,木薯饽的制作秘诀是“慢火出靓品”。在铁锅加热放下木薯饽后,再倒入适量的白糖水。一边煎一边翻炒,防止它粘底,慢慢地煎,不断地翻。这时,白糖水会慢慢变成黄色的糖油,糖香味扑鼻而来,白色的木薯饽也被糖油染成金黄色。大约两三分钟后,软糯香甜的木薯饽就做好了。趁热夹一只木薯饽放入口中,甜而不腻,糯而不粘。

清末民初樟木圩已有木薯饽销售

玉林市文史爱好者黄继军介绍,早在清末时期,木薯饽就已在玉林民间盛行。把木薯饽作为商品出售,则最早出现于樟木圩,时间大约在清末民初。李受初说,在樟木圩,她的师父李崇丰算是较早制作木薯饽出售的,民国时期就已在圩镇上摆卖木薯饽,一直到80多岁,还教出了不少徒弟。

樟木木薯饽使用钢铁制成的平板铁锅进行煎制。

李受初介绍,李崇丰制作木薯饽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定要使用自己定制的平板铁锅和镬铲。这种平板铁锅和镬铲是用钢铁制作的。李崇丰每带出来一个徒弟,都会赠送一只平板铁锅和镬铲。“这种平板铁锅和镬铲对于制作木薯饽来说非常关键,是制作出真正具有‘樟木味’木薯饽的重要‘武器’。”李受初说,曾有顾客向她买了一些木薯饽胚回去用不粘锅煎,但味道相差很大,煎不出樟木木薯饽的香糯甘甜。

如今成为一种流行的健康小吃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其块根富含淀粉,素有“淀粉之王”的美称。同时,木薯营养成分丰富,含有钾、钙、镁、维生素C等,具有亮发、健脑、明目、温肺、和胃等功效。另外,木薯性寒、味苦,而中医认为,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所以,如今人们都喜欢把木薯饽当成一种健康小吃。原来只在路边小摊出售的这种小吃,现已“登堂入室”,成为不少酒楼饭店的主打小吃。今年6月,逸养阁餐饮服务公司举办了首届“黄金木薯”美食节,展出木薯饽、木薯饺子等美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品尝。

玉林木薯饽一般使用本地种植的木薯制作。

因为木薯饽、木薯饺子等用木薯制作的美味小吃越来越受欢迎,玉林一些地方还大力发展木薯种植。去年,兴业县卖酒镇就种植了食用木薯约3000亩,全县辐射种植该品种约5000亩。去年12月,兴业县在卖酒镇卖酒村举行了食用木薯产业示范区食用木薯采收节,除了展出桂热10号、桂热11号、桂木薯11号、华南9号等多个品种的食用木薯外,还展出了木薯饽、木薯羹、椒盐木薯、红糖木薯卷、木薯烙、木薯饺、葱花炒木薯、海鲜木薯泥等美食。

原标题:

福绵樟木木薯饽:一道充满乡土味的小吃

责任编辑: 梁琪岚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