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中医馆里的养生汤馆火了
“药食同源”养生文化潮流化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黄雅维)“没想到打败内卷餐饮业的竟然是中医馆!”继“去中药房配酸梅汤”火了之后,不少年轻人又争相去中医馆吃饭了。近日,记者在玉林城区玉东大道一家开在中医馆里的养生汤馆,里面的莲子百合汤、决明子桑椹汤、人参茯苓汤、荷叶腊味饭、葱油面等各类有中药成分的养生汤品和主食涵盖一日三餐,据说,这些药膳有润肺、健脾胃、促消化等不同功效,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来品尝。
“药食同源”养生文化呈现潮流化。
人参茯苓汤料包。
润肺汤。
原盅椰子乌鸡汤配腊味荷叶饭。
“带着中药味的人间烟火气”
“我们也没想到会吸引这么多人,其实刚开业没多久,还有很多餐食都没上架。”养生汤馆的负责人杜姐告诉记者,店里推出的养生汤品可通过“看舌头,根据体质对症喝汤”,也可接受私人定制适合自己的汤品。
这家养生汤馆位于一家中医馆的楼上,有的市民在一楼看完病,取了中药后直接上二楼就餐,还有的市民到了饭点,直接到汤馆就餐。汤馆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10点半到晚上8点。大厅里陈列着一些中医药材、摆件、按摩椅等,还有一些艾草贴、刮痧板等,周边环境古朴自然,可以闻到淡淡的药香,还有药膳的饭菜香。据店员介绍,这里的药膳汤有健脾胃、促消化、润肺、护肝、养血等多种功效,接下来,还会根据二十四节气变化,提供不同的养生餐食。
“人间烟火气还带着中药味。”“没想到中医馆里还有养生汤喝。”“吃完这顿饭,感觉身心都变健康了。”……现场的消费者表示,秋季正是汤汤水水滋补的季节,但是平日里想买齐各式食材配料总要费些周折。“想每天自己炖汤,但苦于没有时间,况且火候也不好掌握,还不如来这里喝盅药膳汤,养生又便捷。”90后胡女士告诉记者,时下养生餐食的爆火也暗藏着年轻人普遍的健康和食安焦虑,“吃完喝完后,感觉自己昨晚熬夜的伤已经被抚平了”。
“药食同源”养生文化呈现潮流化
原盅椰子乌鸡汤、百合杏仁汤、山楂芡实汤、覆盆子黄精汤、火麻仁汤……记者看到,该汤馆推出的药膳汤价位均在20多元一盅,各种功效也标注在每款汤品后面。“药膳,简而言之就是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营养师钟医师解释,在国人的膳食中,许多食物既是食品,也是药物,故古人早就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根”之说,药膳汤有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作用。
据了解,“药膳”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列女传》中的“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的记载,其发展脉络可概括为: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兴盛于宋元,成熟于明清。中医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针对不同中医人体类型的生理需求,将不同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进行合理配伍,并采用传统炮制方法或现代科学加工技术进行研制的具有独特色、香、味、形、效的食品。
从中药茶饮到中医馆餐厅,从八段锦到金刚功,从三伏贴到艾灸,从刮痧到晒背……从前几年被争相追捧加了人参的“熬夜水”,到高温养生“姨妈热饮”“藿香正气冰中式”,再到如今网络上火出圈的中药奶茶、中药奶咖,以及现下颇火的酸梅汤,记者发现,近些年,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中医药中寻求养生保健的“灵丹妙药”,中医药热度不断飙升,其受众群体也更趋向年轻化。“养生”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名词,不少年轻人纷纷扛起了养生的大旗。于是不少商家看到了商机,纷纷转战赛道将传统养生药材融入咖啡、茶饮、餐饮等,主打“健康养生”, 充分发挥药膳以食代药、隐药于食、以养代医、以防代治的作用。
“据我了解,刚刚过去的夏天,八段锦是身边不少年轻人青睐的运动方式之一,还有三伏天晒背、三伏贴、艾灸等传统养生方式,正在逐渐纳入年轻人的必选项。”广西中医药学会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陈霞介绍,药食同源的中医药文化早已渗透中国老百姓的饮食起居,成为治病祛疾、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采用药食同源的食材和药材,以‘味、形、养、效’为配餐标准,根据个人体质表现和健康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汤品、餐食等,或者由食养专家开具个性化调理方案。可以说,餐饮文化和中医文化的结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而现下酸梅汤以及中医馆药膳馆的爆火,也是基于这个内在逻辑的推动。”
不少消费者表示,他们关注药膳的原因,既有“网红经济”的因素,也有“大健康时代”来临的背景,以及对“药食同源”等传统养生理念、中医药文化的深入了解。在他们看来,加入一些生活化、潮流化的因素,不仅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也更顺应当下的养生文化潮流。
原标题:
藏在中医馆里的养生汤馆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