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舌尖与镜头的盛宴,还是转瞬即逝的潮流泡沫?
“漂亮饭”俘获年轻人, 折射消费新趋向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黄雅维)“漂亮饭”是近年来在社交媒体上兴起的一种餐饮文化现象,指通过高颜值摆盘或创意设计,提升用餐仪式感的餐饮形式。这些食物通常使用各种食材进行搭配,通过巧妙的摆盘和装饰,呈现出令人惊艳的效果,色彩丰富、层次感强,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满足拍照等情绪价值。记者走访发现,摆盘精致、极具视觉效果的“漂亮饭”如今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就餐首选。无论是约会、聚餐,还是日常的“犒劳”时刻,凭借出片率高、社交属性强,“漂亮饭”在玉城的餐饮市场风生水起,而年轻消费者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氛围。
与“漂亮饭”打卡拍照是餐前必备。
“手机先吃”,美食始于颜值
打开社交平台,“高颜值美食打卡”“被这道甜品美哭了”“这顿饭舍不得吃”等话题热度居高不下。走进不少餐厅及咖啡馆,年轻人举着手机“验毒”(拍照验菜)成了就餐前的标准动作。一股追求食物“高颜值”的风潮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席卷开来,“漂亮饭”正成为他们餐饮消费的新宠。这不仅关乎味蕾,更是一场关于视觉享受、社交分享与情感满足的盛宴。
所谓“漂亮饭”,是指那些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色彩搭配和谐、造型精致独特,甚至充满艺术感的食物。它们可能是:如花绽放的寿司拼盘、如调色盘的沙拉搭配、点缀着鲜花和可食用金箔的甜点、3D拉花咖啡、渐变色的特调饮料等。
“吃饭前不拍照发个朋友圈,感觉这顿饭白吃了。”还在上大学的小枫笑着告诉记者,“看到别人晒的‘漂亮饭’,自己也忍不住想去打卡。在我看来,食物的味道当然重要,但如果看起来不吸引人,我可能连尝试的欲望都没有。”采访中,像小枫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对他们而言,“手机先吃”早已是常态,食物的“上镜度”成为选择餐厅和菜品的重要考量。随着这一模式热度的持续飙升,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漂亮饭”相关浏览量达3.2亿,话题讨论达161万,此外还延伸出各地域的“漂亮饭”搜索及推荐等。
“漂亮饭”俘获年轻消费者的心
“我们明显感觉到,菜品的‘颜值’对吸引年轻顾客至关重要,尤其是女性顾客和打卡客群。”有着十几年餐饮经营经验的吴女士表示,“这也倒逼着我们在保证口味的同时,必须提升视觉呈现的专业度。”她告诉记者,如今很多年轻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饱腹,更追求用餐过程的整体体验,比如,精致的摆盘、独特的器皿、舒适的环境等共同营造出一种仪式感和氛围感,而“漂亮饭”正是这种体验经济下的产物。
“赏心悦目的食物本身就具有治愈感和愉悦感。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一份精心制作、色彩明快的餐食,能具有有效缓解压力,带来‘小确幸’般的情绪慰藉。”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00后”琦琦表示,“看着就心情好”是很多年轻人的直观感受。她还表示,在社交媒体主导的时代,高颜值的食物是绝佳的分享素材。晒出精美的“漂亮饭”,不仅能展示生活品味、获得点赞和互动,更是一种融入圈层、参与话题讨论的方式。“它还能满足年轻人表达自我和寻求认同的需求。”
“新生代消费者更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事物买单,哪怕只是‘看起来很美’。”经营着一家简餐的朱女士表示,为颜值付费,是当下不少年轻消费者“取悦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而不少美食博主、网红店通过精美的图片和视频不断“种草”,强化了视觉吸引力对消费决策影响力的同时加速了“漂亮饭”文化的流行。“这也要求我们的厨师不仅要在口味上下功夫,更要在色彩搭配、造型设计、食材组合上绞尽脑汁,力求每一道出品都成为‘艺术品’,以及餐厅装修、灯光设计、背景音乐都力求营造出适合拍照、分享的氛围。”
“对年轻人而言,吃一顿‘漂亮饭’,享受的或许是那份让眼睛先‘饱餐’一顿的快乐,以及按下快门瞬间的分享满足感。”一名业内人士表示,“漂亮饭”现象是消费升级和媒介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年轻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和社交表达的需求,有其积极意义。但餐饮行业和消费者都需保持理性。对商家而言,核心竞争力终究是产品品质和综合体验,不能本末倒置。对消费者而言,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应关注食物的真实味道、营养健康和可持续性,避免陷入“为拍照而消费”的陷阱。
原标题:一场舌尖与镜头的盛宴,还是转瞬即逝的潮流泡沫?“漂亮饭”俘获年轻人, 折射消费新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