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这10类涉高考骗局,千万别信

时间: 2024-06-18 16:36:45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作者: 记者 黄清

2024年高考结束,我市反诈中心发出考后预警,近期有考生被骗子发布所谓高考信息骗取钱财,为避免造成个人财产损失,广大考生以及家长不要轻信没有权威来源的涉高考类信息,切记不轻信陌生链接和App,一律不点击不下载。

涉高考类诈骗套路有哪些?6月13日,我市反诈中心反诈民警张逸康现身说法,解析10类常见涉高考类诈骗作案手法,提醒市民要谨慎甄别关于高考的信息,遇到转账要求,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勿轻易转账给陌生人或机构。

谎称有“特殊渠道”可以提前查询高考成绩

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会利用部分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态,通过群发诈骗短信,谎称有“特殊渠道”可以提前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查询分数”的网址链接。在其中输入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以及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后,银行卡的钱财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转走;部分不法分子直接开价,要求支付“查询费”等费用,待收到转账后便直接将考生或家长拉黑。

提醒

高考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邮件中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更不能随意在陌生网址上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账号信息以及短信验证码信息。

“高人”声称可更改高考成绩

有些高考生和家长经熟人介绍或网上获悉,轻信所谓能通过“黑客”进入高招办系统的“高人”,能修改高考成绩,从而被对方骗取高价的“服务费”。

提醒

所谓的“黑客”入侵修改高考分数在技术上行不通。高考网上阅卷并非在互联网上,而是采用内网阅卷。考生成绩发布前都做了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

“专家” 声称志愿填报百分之百保上

不法分子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通过“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

提醒

请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综合参考本地招生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咨询服务信息,结合本人实际情况,自主合理填报,切勿轻信所谓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冒充招生办老师提前或定向招生骗钱

诈骗分子冒充某大学招生办老师与学生家长联系,以本学校提前招生需提前缴纳学费为由骗取家长钱款。或是诈骗分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以诈取家长钱财。

提醒

只有少数部委直属高校面向特殊行业的定向就业有招生计划。而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军事、国防、艺术类院校考生,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进行,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对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为由的电话短信不要盲目相信。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上当受骗。

声称自己有内部指标,交钱换取名额

为博取家长及考生的信任而使用伪造文件、印章,诈骗分子设立假冒“XX招生信息网”或“XX高校招生网”,假扮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有某些高校“内部指标”“小计划”,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然而,当家长将定金如数交上后,他们往往无法兑现自己的空头支票,卷款逃之夭夭。

提醒

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更不要输入信息。如果不慎点击感染网络病毒,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微信等快速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者发送相关的录取短信,让考生将学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

提醒

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虚假申领“助学金”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考生相关信息后,冒充高校老师或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的考生提前申请或发放助学金、奖学金,同时以“再不领就过期”的名义,要求提前支付“手续费”“报名费”等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提醒

如果考生及家长接到自称是高校、教育、财政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声称要发放“国家助学金”“助学扶助款”的,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向高校、教育等部门核实信息真伪,请勿盲目轻信。

冒充军校招生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印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实施诈骗。

提醒

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不会计划外扩招、提前“预录”,考生和家长也不要被一些假冒“文件”哄骗,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

混淆、假冒高校信息

不法分子假冒高校、官方招生机构、学校网站或学校公众账号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迷惑考生和家长,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提醒

具有本专科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都会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考生和家长可通过登录教育部官方网站“文献”栏目下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进行查询核实。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请认准“官网”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代办”出国留学手续骗钱

有些家长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为了不通过留学机构交付高额中介费,托人为自己的孩子申请国外大学,办理出国留学手续,然而支付其劳务费后,找不到对方,发现被骗。

提醒

如果选择个人申请,要和国外大学实时保持联系,如果选择通过留学机构申请,要选择规模较大、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好、经营状态佳的留学中介,在缴纳中介费用时一定要谨慎,看清合同,不要被机构所谓的优惠折扣“冲昏头脑”。

原标题:谎称有“特殊渠道”可提前查分 这十类涉高考骗局,千万别信 市反诈中心提醒:谨慎甄别信息真伪,杜绝“急功近利”可防骗

责任编辑: 刘子扬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