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国际博物馆日,到玉林市博物馆探宝

时间: 2024-05-17 15:45:16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作者: 记者 刘赛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刘赛)今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博物馆,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这里的每一件馆藏文物,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讲述着一个故事,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岁月,也启发着我们对未来的思考。

市博物馆讲解员覃莹莹(右一)向观众讲解南朝虎饰四出钱纹铜鼓。

多种多样的文物藏品、生动形象的场景模型、声光电营造的逼真景观……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不少市民走进玉林市博物馆,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饶有兴趣地了解馆藏文物的历史,领略玉林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感受玉林厚重的历史底蕴。

据了解,玉林市博物馆新馆于2015年12月建成并正式免费对外开放,现有藏品3000多件/套,珍贵文物156件/套。近年来,市博物馆先后获得了“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2020年12月21日,市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其中,《千年古州岭南都会——玉林历史文化陈列》是市博物馆最重要的基本陈列,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展线242米,展出文物836件套,集中展示玉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体现玉林古往今来文明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以时代顺序为基础的文化板块的逐一展示,形成玉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名胜古迹、人物故事等全景式的历史文化大观。

在这里,我们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探寻古人的智慧与辉煌;可以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深邃,领略文化的多彩与独特。

新闻知多点:

国际博物馆日,到玉林市博物馆探宝——

市博物馆里藏有哪些奇珍异宝?

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玉林市博物馆成了一个热门打卡点,不少市民选择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了解玉林的历史文化。玉林市博物馆有什么镇馆之宝和有趣味有代表性的文物呢?让我们跟着市博物馆社会服务部副主任、优秀讲解员覃莹莹的脚步,看看市博物馆里的宝藏,听听它们背后的故事——

全国唯一的

“汉双羊形铜杖首”

▲汉双羊形铜杖首。

在覃莹莹眼里,出土于兴业县龙安镇的一级文物“汉双羊形铜杖首”,无疑是玉林市博物馆重磅级文物。它小巧玲珑,材质为青铜,形状为两只下跪的连体羊,有着“羊有跪乳之恩”的意思。汉代以孝治国,下跪的羊代表着感恩母亲、孝敬长辈的意思。覃莹莹说,杖首在汉代多为手杖的装饰品,形象大部分为斑鸠,市博物馆收藏的双羊形铜杖首,是目前我国出土杖首中唯一一件双羊造型的杖首。

汉代施行颁王杖制度,《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之爲飾。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玉林市博物馆藏的这件杖首文物虽然不是鸠鸟造型,但其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带有明显中原文化特征,也是中原王朝对岭南地区政治文化影响的重要见证物。

造型精美的

“汉卧羊形铜灯”

▲汉卧羊形铜灯。

二级文物“汉卧羊形铜灯”同样出土于兴业县龙安镇,材质也是青铜,是装饰品也是实用品,羊背可翻至头顶添上灯油灯芯,就是一盏造型精美做工优良的油灯。吹灭油灯,把羊背往下翻,灯油会顺着凹槽流到羊肚里去,这时候它便是一件让人爱不释手的艺术品。“汉卧羊形铜灯不但是一盏省油灯,羊背翻过来后,灯油被藏在羊肚中,老鼠也没有办法偷油了。”覃莹莹说,这件文物的造型也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特征,河北保定满城陵山一号汉墓等中原地区的墓葬内也出土过同类型的器物。

古代乐器:“汉羊角钮铜钟”

汉羊角钮铜钟。

三级文物“汉羊角钮铜钟”出土于兴业县龙安镇,两件铜钟大同小异,均为合瓦式,两侧留有合范痕迹,形状如同半截橄榄,钟体略显修长,上小下大,中空,底边平直,顶部有长方形穿孔,顶端歧出两片羊角形鋬扭,周身光素无纹。羊角钮铜钟主要流行于战国至西汉时期,是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的乐器,兴业县和容县均有出土。羊角钮铜钟与铜鼓一样都是由早期百越族人设计制作,是早期越人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于研究玉林早期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级文物“宋曲折纹席地缠枝菊花瓷印模”

▲宋曲折纹席地缠枝菊花瓷印模。

宋代是玉林制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玉林有北流岭垌窑址、兴业平山新村窑址、容县城关窑址,宋代玉林制瓷业出产的瓷器多为“青白瓷”。青白瓷,又名隐青、影青、映青、罩青,是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所创烧的一种瓷器。其胎薄质坚,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具有天然青白玉的效果,故称“青白瓷”。青白瓷虽创烧于景德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烧造工艺逐渐南传并影响到了我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其中就包括了位于广西的北流、容县、藤县等北流河沿岸地区,产生了如北流岭垌窑、容县城关窑、藤县中和窑等宋代广西重要的青白瓷生产窑区。因此,宋代制瓷业的展陈内容占据了玉林市博物馆基本陈列展线中的重要位置。

印模是宋代瓷器生产制瓷中的一种常用工具,其使用目的是为瓷器增加装饰性的纹饰图案。宋代工匠把统一制作好但还没有干的素坯倒扣在印模上,瓷器就能得到精美而复杂的印花纹饰了。玉林市博物馆展陈的“宋曲折纹席地缠枝菊花瓷印模”出土于北流市平政镇,是北流市博物馆的重要藏品。该文物虽已残缺,但上面的花纹朴素高雅,让人着迷。“印花工艺是宋代流行的瓷器装饰手法,这件‘宋曲折纹席地缠枝菊花瓷印模’不仅反映了玉林在宋代已经拥有高超的陶瓷制作技艺,也体现了玉林宋代制瓷业的装饰纹样特色。”覃莹莹说。

南朝虎饰四出钱纹铜鼓,见证汉越文化的交往

南朝虎饰四出钱纹铜鼓。

玉林是广西出土铜鼓最多的地区之一。迄今为止,玉林铜鼓有着两项世界第一,即在北流市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铜鼓——铜鼓王,在福绵区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灵山型铜鼓——南朝虎饰四出钱纹铜鼓。

南朝虎饰四出钱纹铜鼓珍藏在玉林市博物馆里,它在1993年2月来自福绵区沙田镇六龙村莲塘坪火烧岭,为一级文物,重173000克,面径133.7厘米,高67.2厘米。该鼓鼓面大于鼓胸,且略呈椭圆。鼓胸部较为平直,束腰,鼓足外撇。鼓面沿顺时针环立四足六蛙,两两相对分别为累蹲蛙和负螺蛙。以蛙和螺作为铜鼓主要的立体纹饰,是瓯骆先人对于生殖崇拜的一种体现,取“多子”之义。铜鼓鼓面中心饰太阳纹十一芒,其间饰四出钱纹(四出钱纹是圆形方孔钱的变形纹饰,具有明显的汉文化特征)。通体三弦分晕,晕内饰半圆填线纹、雷纹填线、四出钱纹、菊花形纹、尖角叶纹等。胸腰际附开长方形孔的辫纹扁耳两对,足沿上方铸小立虎一只及小圆耳一对。

“铜鼓在古代是一种打击乐器,也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属于青铜礼乐器。”覃莹莹说,铜鼓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南朝虎饰四出钱纹铜鼓凝聚瓯越先民的智慧,见证汉越文化的交往。

深受玉林人喜爱的铁力木家具

铁力木推龙门。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玉林铁力木家具,是玉林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由于铁力木纹理细密,木质坚硬而沉重,虫蚁、风雨不能剥蚀,历久弥坚,高耸直大宜椽栋,常用于建筑木构制作,其中以容县真武阁和玉林大成殿最为典型,也最具代表。而用铁力木打造的家具,数百年来,都深受玉林人的喜爱。在市博物馆里,各式各样的明式铁力木家具让人看着眼花缭乱。

在众多的铁力木家具、构件中,讲解员覃莹莹重点介绍了一个铁力木推龙门。“推龙门是我国岭南地区的一种特有的防盗门,在大门打开后,阳光和外部空气可以通过推龙门进入屋子里,便于房屋的采光和通风。岭南地区的气候高温潮湿,推龙门可以加快房屋里面空气的流通。”覃莹莹说。

如今,在玉林的不少老宅子里,依旧能看到推龙门的身影。(记者 刘赛)

原标题:国际博物馆日 到市博物馆探宝

责任编辑: 覃维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