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品味山海并“茂”的独特魅力 领略产业向“新”的澎湃动能

——第二届全国党媒“荔红时节看茂名”采风活动见闻

时间: 2024-06-19 15:37:37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作者: 记者 李岳青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李岳青)山海并茂,百果飘香。6月12日至15日,聚焦“百千万工程”的茂名实践——第二届全国党媒“荔红时节看茂名”采风活动在广东省茂名市举行,本报应邀参加采风活动。中国报业协会、广东省报业协会以及来自全国各地28家党媒的60多位媒体领导、代表走进茂名,聚焦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茂名的生动实践,领略茂名“山海并茂”的自然美景,感受茂名“好心闻名”的人文风情,体验茂名“山海兼优”的农业优势。

茂名,这片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四天的采风活动,看点多多、精彩纷呈,让本报记者亲身感受到了茂名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在产业发展、农文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新实践、新成果。

山海兼优

乡村振兴好“丰”景

位于信宜市白石镇细寨村的三华李主题公园,是茂名市沿云茂高速农文旅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一个重要节点,媒体采风团第一站直奔信宜三华李主题公园。

汽车行驶在“最美绿色高速”云茂高速上,沿途满眼翠绿。记者看到,云茂高速白石停车区与三华李主题公园、细寨村畅通连接,当高速直通家门口,村里的资源逐一被盘活,村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景区以三华李为主题特色,引入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化的概念,将云茂高速停车区、三华李主题公园和细寨村畅通连接,打造广东省首个“农交旅融合乡村振兴项目”。景区开业以来,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在此一站式解决吃住行,尽情享受当地风光。大家纷纷称赞,这种农交旅融合乡村振兴项目“是实招,也是妙招”。

0746057dd08d5f0a2b1a04d5810d2b51_W020240618397061496060.jpg

▲信宜市三华李度假区。

三华李是信宜的“土特产”,仅钱排镇三华李种植面积就超10万亩,带动万人加入销售、加工、文旅等业态,全产业链超23亿元。记者随采访团在该镇双合村看到,这里漫山遍野都是三华李,正值丰收的季节。据介绍,当地发挥县域副中心的地理优势和三华李产区优势,推动城、镇、景、村、产融合发展,并连续多年以“春赏花、夏品果”作为旅游主线,发展农文旅产业。如今,“中国李乡·山水双合”的信宜旅游印象已深入人心,“李花谷”去年接待游客超135万人次。

千年化橘红,一部南药史。位于化州市的化橘红博览馆,写尽了化橘红的文化、历史、经济价值。采风团来到这里,深入了解化州市如何着力写好“土特产”文章。据介绍,2023年,化州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万亩,以化橘红为原料研发的产品达100多种,包括药品、食品、保健品、工艺品等多个领域,从业人员近35万人,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源。

8b037fc735a39ec91cd1b1bca148ca93_W020240618397021527743.jpg

▲位于高州市根子镇的茂名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 (丘立贺 摄)

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是茂名有名的荔枝专业村,分布着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以及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还有一个被传颂了千年的古荔树“贡园”。采风团一行来到柏桥村,分别参观了中国荔枝博览馆、古荔园、思政讲堂“柏桥讲堂”,亲身感受到了荔枝之乡的古老传承和科技创新,以及荔枝产业链的延伸、荔枝文化的深度挖掘。据介绍,在茂名市区直达根子镇的“旅游公交专线”开通后,慕名前来柏桥村观光旅游的游客年超百万人次。仅2023年春节期间,中国荔枝博览馆平均每天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目前,柏桥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51052028ed0dbff9261794aaf5e4d224_W020240618396945997092.jpeg

▲党媒代表在古荔园合照留念。 (吴昊 摄)

趁“墟”而行

点亮乡村新生活

夜幕降临,位于茂南区金塘镇的油城墟流光溢彩,簸箕巷与河岸景色相映成画,格外迷人,附近的村民在这里散步、拍照、购物,热闹非凡。采风团一行走进油城墟,欣赏这里的美丽夜景,感受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了解其依托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从“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形成墟村联动、联农富农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成功经验。

0c5eff8dc594efdc7f6a0165bd3914f8_W020240618397005226463.jpg

▲党媒代表在油城墟采风。 (李颜东 摄)

据了解,油城墟是茂名市六个示范墟之一。茂名市把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作为落实广东省委“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立足县情、镇情、村情,打造独具茂名特色的“墟文化”,以示范墟建设引领各地强化镇街联城带村功能,实现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目前,茂南区金塘油城墟、电白区观珠沙垌沉香墟、信宜市窦州墟、高州市曹江镇高凉墟、化州市杨梅镇橘州墟、电白区水东湾新城疍家墟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各具特色、亮点频出,从不同角度生动展示了各地强化镇街联城带村功能实践成果。

高州市高凉墟是以冼夫人文化为主题打造的集产业、餐饮、文旅于一体的样板墟。采风团一行走进这里,齐“趁”高凉墟,参观高凉菜博览馆,了解高凉菜的历史文化与传承创新,看茂名乡村发展新貌。据了解,当地盘活多间闲置店铺,打造乡村振兴特色农产品消费帮扶馆等多个农产品展销“窗口”,让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走出茂名。目前,高凉墟已成为促进商贸流通、联动县镇村的新平台,带动沿线23条行政村发展特色产业、7万多农户增收,同时辐射范围覆盖库区7镇及周边等15个镇街,有效实现“打造一条墟、带动一大片”。

102afb5257da4ac69e1a7c67fcdc8c6a_W020240618477498951727.jpeg

▲疍家墟俚街夜市。 (陈俊明 摄)

沿着海滨绿道,采风团一行来到电白区南海街道晏镜社区塘霞村疍家墟。疍家墟与南海岛中国第一滩、晏镜岭相连,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生态资源,挖掘海洋文化底蕴,围绕历史传承的冼夫人文化、俚族文化、疍家文化、渔商文化等打造各式场景,凸显茂名趁墟文化,疍家墟的新业态催热塘霞渔村“美丽经济”。曾经的海边小渔村,如今旧貌换新颜,“以景带村”“以产带村”的发展模式,为塘霞村带来了新的生机。

五链共建

壮大新质生产力

当前,茂名市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制造业五链延展提升工程、中小企业扶壮工程、重大平台提能工程、营商环境攻坚工程等四大工程,着力构建“3336”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五链共建”成为推动茂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包括“茂名石化”升链、“零碳产业园”建链、“欣旺达电白基地”延链、“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拓链、“华南钛谷”壮链等五大链条的建设。

采风团一行走进欣旺达电白生产基地(欣捷安项目),崭新的厂房、先进的生产线令人振奋。这座从签约到量产仅用一年时间建成的现代化工厂,是茂名市和电白区近年来最为高效的招商引资成果之一。

据介绍,欣捷安项目规划总投资达40亿元,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制造,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身控制器(BCM)、整车控制器(VCU)等核心部件。项目一期已于去年12月底正式投产,二期预计将于今年7月全面完成建设。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一个高度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能源产业园区将在这里崛起,成为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的标杆。

6b2afcdbb5d202be9d31997840161f36_W020240618396952072645.jpeg

▲党媒代表在广东长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风。 (吴昊 摄)

在电白区反哺工业园,广东长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建设也在加快推进。踏进公司大门,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在该公司展厅内,采风团一行认真聆听讲解,详细了解长盈科技的发展历程、业务领域、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布局等方面的情况。据介绍,广东长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数智化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聚焦于数字政府和产业数智化两大领域。该项目将建设包括公司总部、智慧城市与工业互联网研发中心、产业孵化中心以及学生数字化智能化实习实践及科普中心等“三中心”在内的综合性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极化和人才吸引的良性互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

51a44d2a1860d6e15186eac1b8c5c93f_W020240618396974192325.jpeg

▲党媒代表在茂名日报社电商部采风。 (吴昊 摄)

采访期间,采风团一行还参观考察了茂名日报社、露天矿生态公园、曹江镇千亩优质“鸡心”黄皮产业基地等,深入了解当地的创新实践与高质量发展成果。

生动的实践、丰硕的成果,不仅为茂名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茂名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此次全国党媒采风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茂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将为玉林市及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原标题:

品味山海并“茂”的独特魅力 领略产业向“新”的澎湃动能——第二届全国党媒“荔红时节看茂名”采风活动见闻

责任编辑: 翁小菊
关闭简洁阅读